第8章 拒称帝

自丁谓败落后,刘娥恢复了王曾的提议,每五日和赵祯到承明殿听政,皇帝在左,太后位右,垂帘决事,刘娥的手诏全部称“制”,刘娥自称为“吾”。

公元1024年十一月,刘娥身穿帝王龙袍,接受宋仁宗和群臣所上尊号:应元崇德仁寿慈圣皇太后。百官上表称贺,刘娥在帘后哀恸不已!刘娥失声痛哭,是因为思念真宗赵恒恩情,还是自己心情澎湃激动、难以自已,恐怕只有她自己知道了。

随后朝廷下诏,刘娥出入坐“大安辇”,这是皇太后待遇,鸣鞭侍卫如“乘舆”,令天下避刘娥父亲刘通的讳,这又是天子待遇了。

时光如梭,公元1026年十二月,赵祯表示,明年正月初一,要先给太后祝寿,再上朝理政。刘娥内心欢喜,可表面功夫很到位,假装不答应,王曾对赵祯道:“陛下以孝道侍奉太后,太后用谦让保全国体,应该遵照太后制令。”

赵祯坚决不同意,看来还是赵祯更了解自己的母后啊!

公元1027年正月初一,赵祯率百官到会庆殿为刘娥祝寿后,刘娥坦然接受,可见,刘娥当初推辞,不过是假意客套而已!赵祯拜寿毕,再和刘娥一同到天安殿接受群臣朝贺、听政。

赵祯尽管年纪越来越大,但对刘娥异常孝顺听话,刘娥看在眼里,喜在心里。

刘娥称制日久,内心难免滋生一些异常的想法。好在朝中有许多忠于宋廷的重臣,时常敲打刘娥:江山姓赵不姓刘,时常提醒她不要有非分之想。比如之前的晏殊,比如曹利用,再如参知政事鲁宗道,便更加直言不讳了。

有次,刘娥问鲁宗道:“爱卿以为应该怎样评价唐朝武后?”

鲁宗道不假思索地回答道:“武后,是唐朝的罪人,几乎危及唐朝社稷!”刘娥听后默然无语。

公元1029年十一月,赵祯又率百官在会庆殿为刘娥祝寿。“秘阁校理”范仲淹上疏道:“天子在内侍奉亲人,自然有家人礼节,现在陛下和百官一样北面朝拜,有亏君体,损害人主权威,不是为垂范后世的做法!”范仲淹明胆张目,将太后和皇帝“一网打尽”,连推荐他入朝做官的晏殊都吓了一跳。

第二年,范仲淹又上疏道:“陛下春秋已盛,睿哲明圣,握乾纲而不能独断,恐非吉祥之兆!太后若卷收大权、归于真主、岂不可以安享天年?”劝谏太后刘娥还政给皇帝赵祯。

但是权力的美妙滋味,谁愿自动舍弃?何况赵祯并非自己的亲生儿子,一旦交权,谁知道以后怎么发展,权力抓在手里才是硬道理,刘娥在这方面很有理智,因此对范仲淹的上疏未予理会!但也未处罚范仲淹,这一点,刘娥比武则天仁慈许多!刘娥没有兴起大狱,破坏太祖太宗爱护士子的家法,值得后人肯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