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以下是原本的历史:
姜镶在戊子年(1648)十二月初三日乘宣大总督耿焞等人出城验草的机会,突然关闭城门,下令“易冠服”,自称大将军,公开揭起了反清的旗帜。耿焞逃往阳和,家属被姜镶处死。大同举义后,山西各地的汉族官绅纷纷响应。
姜镶,是陕西延川县人,原为明朝挂镇朔将军印大同总兵官。1644年三月大顺军攻克太原后,他主动派人联络,投降了大顺政权。同年五月,传来大顺军在山海关战败、放弃北京的消息,姜镶又发动叛乱,杀害大顺军守将张天琳,归附了清朝。
1647年(顺治四年)三月,清廷下令“在京官员三品以上,在外官员总督、巡抚、总兵”各“送亲子一人入朝侍卫,以习满洲礼仪,察试才能,授以任使”。这显然具有人质的用意。姜镶接到兵部传旨后不敢怠慢,把长子姜之升送往北京。
……......................................
闰四月十七
姜镶造反的消息很快传到了北京,多尔衮顿时感觉头大如斗,最能打的一万清军被派去了江西,最精锐的一支近千人去了辽东,剩下的三万还要提防胶东的红巾军,捉襟见肘了啊。
但是山东山西等于是朝廷的左膀右臂,缺一不可那种,现在山东已经去了小半边,要是山西再去掉半边,那满清就非常难受了。而且只要满清露出其虚弱的本质,那么各地的仆从军就会有样学样,让满清太君管着哪有自己当家做主来得舒爽。
所以多尔衮除了派英亲王阿济格就近领军围困大同外,还把端重亲王博洛、承泽亲王硕塞、多罗亲王满达海、多罗郡王瓦克达调往山西作战。至于康熙初年专政的鳌拜不过是小把戏、随军偏裨而已。此外,陕西方面还有平西王吴三桂、固山额真李国翰、陕西三边总督孟乔芳等人领军配合作战。
多尔衮的决心就是以雷霆万钧之势一击致命,尽快解决掉姜镶然后回兵提防东海集团的红巾军。
于是他决定亲征大同。离京前夕召集朝廷各衙门满、汉官员作了一番解释,说:“予之行也,非以诸王大臣不胜其任,但恐行师之际扰及良民,故为亲行。” 这种不成理由的说法只是为了掩盖他内心的焦虑。
多尔衮还是有点心存幻想,准备亲自出马劝降,万一姜镶投降了呢? 岂不是可以兵不血刃地平定叛乱,让皇父摄政王的威名再次如日中天。
但是久经沙场的摄政王也做好了动武的万全准备,石景山的皇家作坊生产的9位红衣大炮和36尊佛朗机炮被装上牛车,在上万民夫的簇拥下前往山西。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