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蒸汽犁、蒸汽炉、高压水泵帮忙,还有足够的人力、畜力,工程进度挺快。这一次在胶莱运河上修了六道船闸,以免水流太快把潴泽(百墨湖)的水放光了,有这么一个湖的好处要大于坏处,现在胶东也不是太缺耕地。
八月初五
方老哥在胶州踏勘重晶石、萤石、天然卤水矿, 安排海润百货设矿石采购点,规划海水蒸发池开工。
蒙雁塔、岳书戟、于七、张广、武知节带熊蜂号浊溪号、马改甲2条、马改乙1条、武装挖泥船1条、蒸汽拖吊船1条入黄浦江。
勒克德浑赶到南京接替了确认感染天花发病的多铎。勒克德浑在扬州接到急报和摄政王多尔衮发给他的密函,立即下船快马赶往南京,正好躲过了蒙雁塔等人对船队的突袭。多铎这会已经满身痘疮内陷卧床不起,基本上没救了。
天花等恶性传染病对清军的杀伤力很大,历史上记载下江南的满蒙骑士受不了湿热的气候,抵抗力下降染病的很多,整体死亡率高达三分之一,明末后期前方打仗的都是原来的明军,满清八旗超过一半驻在京师,一半的一半在辽东。在战斗一线的满洲兵总人数不超过三千。
后来在四川重庆和云贵打仗的双方将领多半是陕甘乡党,真的是一种悲哀。
南方的老百姓习惯了这些疾病,很多人得过有了抵抗力,中医还针对天花研发出了“人痘”,效果不如牛痘但是也挺有效。
八月初六下午在吴淞江闵行(今上海闵行黄浦江)段的得胜港(也称闵港),熊蜂号浊溪号借着风势从吴胜兆、高进库部背后杀入,连射带撞,毁大船8条、小火攻船过百条。火攻船对铁甲舰完全没有威胁,何况铁甲舰上还有全套的消防设备,土豪哥他们家原先开的就是做消防设备的安防公司,对消防再熟悉不过。
黄蜚、吴志葵部过半逃出,熊蜂号和武装蒸汽挖泥船上的蒸汽动力弹射器抛投草捆燃烧弹攻击清军炮兵阵地效果很好,完全压制其火力。战兵36人直接从马船上骑马杀出,突击射杀砍杀过二百,擒炮手27人收民夫92人,缴获大小炮37门,吊到挖泥船和蒸汽拖吊船上23门,让黄吴部运走14门。
高进库部200名骑兵未敢靠近射程范围,熊蜂与挖泥船拖吊船将黄吴两部搁浅船只大部分拖带挖出,出吴淞口去崇明岛。黄蜚、吴志葵收容残部,仅余军兵2160人,船320条,家属630人,少了一多半。
在历史上此役的主攻者是李成栋,在本书里,他的军队被主角们吞了。现在正逃往南方,等他东山再起,那也是很久以后的事儿了。现在替代李成栋的是高进库,不过不管换成谁都一样打的明军没脾气。
黄蜚和吴志葵两个水师提督莫名其妙的带着自己的船队从长江进了太湖,在太湖里吃喝倒是不愁,但是没有前途。他们准备经过吴松江移师崇明岛的时候,被手下的某些人把行踪透露给了清军。而就在两军交战的时候,一阵突如其来的暴风把他们的大船全部拍在河岸边上的稀泥里搁浅了,然后大多数都被火攻烧毁,幸免的也在岸边预设的炮兵阵地威胁下投降,两人全军覆没,被俘虏后拉去江阴城下劝降,引出了阎应元那句:“有投降将军,无投降典史” 的名言。
镇南伯黄蜚是曾经的东江镇总兵黄龙外甥,任都督同知、援剿东北水师总兵、提督关辽通津淮海江镇水师便宜行事。
吴志葵,字圣嘉,淞江华亭人。崇祯六年武举,现任吴淞镇总兵。
这场大风是明末几场奇怪的大风之一,表面上看是清军上应天命,实际上有其他原因,书中以后会说到。
八月初七
老哥在莱西踏勘南墅石墨矿,海润百货设矿石采购点。采购莱阳梨200kg发运海州。
铝合金骨架滑翔翼在东海所制成试飞成功,少年队高翔陆飞带领操练,少年们很勤奋学习的很快,要不了多久应该就能独自飞上天空了。
八月初八
多铎病死于江宁(南京),清廷按照摄政王多尔衮的嘱咐秘而不宣运尸回京。
方老哥在黄县踏勘煤田和油页岩,根据张子豪手机里存的资料,挖探井19米深处见到三米厚的煤层,在黄水绛水之间征地动工建设工业区,砖窑、水泥窑、焦炉开工。
蒸汽机和蒸汽吊船到达胶州投入胶莱运河工地。
南通重机开工制造大型机械,水压机、冷热轧机。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