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陵君又问赵括之事。
廉颇沉默许久,想到询问之人是信陵君,便无顾忌。
廉颇直言:“赵括当秦军是任人摆布的木偶尔!说在丹水决战,秦军难道就去丹水与之决战吗?是为笑话!赵括如此主攻,老夫却主守。意见相左,平原君过来,带赵括归邯郸去了。”
魏无忌惊然:“赵括未有王命,却想夺主将之权,真是罕见。但是老将军如此退守,只能求不败啊?”
“信陵君听老夫一言,秦之利弊。”廉颇站起缓慢走到帅案,“就事实而论,秦军的精锐善战,绝对是强于赵军的,秦国的国力也是强过于赵国的。也是因为如此,秦军挟百战百胜的军威,从函谷关远途杀来上党,秦军必定是求速战速胜只要秦赵旷日持久对峙,秦军粮草辎重便要大费周折,自然就对我赵军有利。此是其一。”
魏无忌倾听:“其二又如何?”
廉颇长叹:“其二便是秦国武安君白起统帅秦军!如今又得到信陵君提供的准确情报,白起竟然选择隐藏秦军背后,无须老夫多言,白起是何许人。若是开出河内,和秦国攻对攻,哪怕是老夫自付,也不是白起的对手!放眼天下,哪怕是老乐毅出山,也未必是白起的对手!此时防守,白起无可奈何,已经是赵军最佳。”
魏无忌也是叹息:“杀神白起之名,天下俱寒。老将军把‘守’字说得淋漓尽致,那老将军如何求胜?”
廉颇哈哈大笑:“天下何曾有守便可取胜的军战?赵军自武灵王胡服骑射改革以来,赵军就是以轻锐彪悍为长,遇到军战,都是宜攻不宜守主,只要是坚壁驻守,赵军战力便事倍功半了。如今老夫守势拒秦兵于上党之外,想要反攻秦,就等信陵君等合纵之国来也。只要六国合纵成,至少三晋同心出兵,便是战机!到时候魏军出河内,韩国出河外,秦军背后就动摇。我赵军两路大军再攻秦,以骑兵出安阳南下,步兵出太行直逼河内,秦国三面受敌,如何不败?或者再切断大河过往船只粮道,秦军粮食必然断缺,秦军岂能不乱?到时候,老夫一鼓作气而出,岂能不灭秦?”
魏无忌大喜,如释重负:“有老将军在阵前,无忌无忧也。”
魏无忌又问起一个叫李牧的少年将领。
廉颇听到“李牧”名字,却是一愣:“信陵君,赵军将领上至副将,下至伍长,老卒无一不记得。唯有李牧从来未听说过此人。信陵君莫非记错了?”
魏无忌只得说:“兴许无忌记错了。打扰老将军了。”
廉颇暗自可惜,信陵君如此人才,却不能领兵上党。
魏王竟然猜忌到如此地步。
魏无忌不知道廉颇心中所想。
找不到李牧,魏无忌只能无功而返,传信给熊完。
其实“李牧”名字,是一直到汉朝司马迁写《史记》中的《廉颇蔺相如列传》,才提到李牧名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