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承平看的时候,总觉得有删减,可毕竟是别人的家学,能给你看就不错了,不可要求过甚。
随意翻看着这些没有封皮的书,李轩发现小老弟看的书还挺杂,各省文章汇编是看了又看,年前拿过来的那本选集,书都快被翻烂了。
“咱们几时走呀?”李轩问着,村里他是一点待不下去。
他这人懒散惯了,最喜时兴话本,再不济还能和同窗游览风光,吹牛打屁,村里能有个啥!
李轩都不知道李承平是怎么能在村里待得下去的,无聊至极,一天天待在屋里更是手不释卷的苦学。
说起对学习的坚韧,他都有点佩服这位堂弟。
朝廷规制,参加县试需要先去县衙礼房报名,还要同考五人互保,作保廪生出面,才能成行。
因此,李承平急着过去没什么用,得问问与自己互保的考生什么时候就位。
“我看出来你很急,但你先别急。”
李承平笑着给李轩打了个预防针,首先得把人找齐一块去县衙。
“要不我先回去?我在这也不是个事。”李轩不听,想要赶紧走。
可转念一想,他又鼓着嘴,往床上一躺,“不行,你还要帮我复习复习,不知道怎得,我现在心里很慌。”
拉过椅子,李承平认真的瞄了堂哥几眼,李轩别看平时大大咧咧的,但心里有担当的很,他士子太爱玩了,大伯母想要他出人头地的心又太过强烈,心里有压力很正常。
两人考完这次童生试后,再想见面可就远了。
凭着李固在西北都督府里的老关系,勉强打通了李轩进武学的关系。
但人家位于京城的武学,可不是什么人都收。
进入武学的人都是要参加武举的,武举与李承平要走的举业不同。
需要年满二十岁,然后通过考试和武比才能成为武举人,最终参加会试、殿试选中为武进士。
俩人不在一条道路上,李轩考童生则是进入武学的一个条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