临近三月,乡野间踏青游玩的百姓就多了起来。
先前天气太冷,过些时日则到了春播,这个时间赏玩风光正适宜。
西北大地在这个时节当真荒凉,李承平还没转几个地方,就回城等着发榜。
“本是良政,怎么茂异之才如此稀缺!”
“前言不搭后语,理不清文章要义。”
“臭不可闻,简直一窍不通。”
考生们结束了辛苦数日的县试,但知县和县教谕等一众考官却晕头转向。
马知县真的想向朝廷建议,考县试前再加一轮考试,让县教谕筛选,把这些个滥竽充数之辈全部弄走。
事实证明,他只能是想想,谁让县试就已经是最初等的科考呢!
最后坚持到第四场的考卷,早已是马知县矮个子里面挑将军,没得选了。
舒缓下心情,马知县冲着教谕苦笑一声,“学校之设,所以教养作成,永兴年,大抵只有赣学最盛,置治道斋以讲明世务,遂取其法以教太学,兴平何以施为?”
这是在诉苦以及祈愿,马知县觉得江西学政办的很好,连京城的太学都争先效仿,询问县里的教谕,咱们县可不可以着重倾斜下文教。
作为一方父母官,马知县真的想振作兴平文教,但常感事与愿违,有感问题还是出在办学教育上。
否则一个不行就罢了,怎么这些个士子个个不行。
“大人莫怪,实在是巧妇难为无米之炊,西北军政财权集中在布政使司。”教谕姓翟,是个老头,皱巴巴的脸上写满了无助。
财政支持不了,马知县只得摇头叹息,伸手拿过刚刚走了一遍的堂前考卷。
考卷是需要收录后直接糊名的,而且为了省事,知县自己是不会看第一遍,等到其余考官筛掉考卷破损,侵染纸张,错字漏字之后,才会呈送给主考官。
事后,为防遗漏筛掉的考卷是会重新审核的,严防由于疏漏引发的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