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整个西北太大了,细分下来,有陕西、甘肃、宁夏、青海以及西域,除了西域不举行科考外,足足四省,平均到每个省就是五个人。
青海行政单位很少,只有西宁、河州、 洮州、岷州四地,去年则是一个没中,不必可怜,毕竟往年也基本如此。
甘肃、宁夏、青海若说是因为偏远,教育落后,人口少也就算了。
可陕西是怎么回事,整个陕西作为西北最移居的省份,人口近三百余万,从不逊色于东南任何一省,怎么士子成绩也如此堪忧。
这是陆知府上任后的第一感受,也是他想要出政绩的一个地方。
瞄准堂前几个,他认为是可塑之才的学子,陆知府着重将视线放在了李承平身上。
可转而想起李承平的稚嫩面容,以及刚才去后堂查看的年龄履历,陆知府又不由得摇头叹息,还是太年轻了,心里还是将期望寄托在了乡试之上。
文教出政绩本就是个漫长的过程,知府移任是三年一次,不能得到自己留任的消息,陆知府是不会花费大功夫,培养学子的,就是如此现实。
陆知府是湖广常德人,有精力有时间还不如资助乡里,至少以后能念个好。
在陕西,他终究是个外乡人,处于这个乡土观念大于天的古代,没有真正赏识的人,真没必要浪费时间,座师的名头和价值就看值不值得。
摩擦着手中的名录字条,陆知府更是烦心的将团扇往桌案上一掷。
这个是陕西承宣布政使司诸位大人递过来的名录,全部是给个面子的意思,上面足有十人,要知道府试考下来拢共就五十个名额,一下子要十个。
面露鄙夷之色,陆知府冷笑,“胃口真大,不怕给肚子撑坏了。”
这份名录,他自有考量,若有真才,只是卡在末尾不放心的,倒是能给个面子,但若是狗屁不通的权贵子,就等着挨喷吧!
能来陕西这么个边患、藩镇问题不断的地方出任知府,谁朝廷还没个人呀!
本以为交了卷就能走了,只能说是李承平想多了。
临了临了,他还是走到陆知府面前。
所谓提坐堂号,就是与其他考生区分开,当着知府等几个考官的面,呈送过来阅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