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师父,我又不是幼童!”李承平没好气的将饴糖推开。
“乖,长者赐,不可辞,看来你不喜欢饴糖,下次师父换别的。”赵琳童心未泯的笑着。
跟师父相处久了,李承平反而感觉自己被强行降智,这哪有大儒的样子,完全就是个老小孩。
再有,这几道所谓的实际算学问题,不就是鸡兔同笼吗!那里高深了,只不过换了个说法罢了。
只要是读完九年义务教育,李承平不相信没人不会做,但就怕是大学生,进了大学,就把脑子还给老师了。
毕竟,有些公式还是很考察记忆的。
李承平摆了个小意思的表情,一两下就将题目做完,赵琳一看,呵,还不错。
随后,赵琳从书架上摸出了一本书,递给便宜弟子。
原本李承平没当回事,这几日作答的算术题委实有点多,每次赵琳判定他过关后,就会加大一定的难度出题给他。
自信接过书册,打开一看李承平就傻眼了,“勾股”和“商功”他还能理解,天元术、大衍求一术以及数论怎么说。
这三种理念分别对应研究代数、余数、整数的性质和运算规律,倒不是很难理解,只是古代数学这么先进吗!
书中追根溯源的内容太过深奥了,推导结论详细的可怕。
“师父,这是哪来的?”李承平不解的问。
赵琳正打算敦促弟子做题,随口道:“当然是咱的研究呀!”
这本着作竟然是自家师父的作品,流行在士子之间的算学书籍讲的内容十分浅显,主要原因是在于这些书籍内容太过深奥驳杂。
为了售卖,大多书肆都会刻意避免印刷,渐渐的这些书籍除了世家大族和朝廷基本上就失传了。
普通士子很难接触到,就算能够接触,应该也不会感兴趣。
因为科考考的很有限,在经学传家的传统士大夫眼中,深度研究在科考这么个节骨眼上是完全没有必要的。
想要深度研究,怎么也得举业有成之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