是以,李固没有反驳,轻笑点头。
要是按照长子继承,李振礼多半要分得三十五亩,七成的土地。
农家分产就是这么不留情面,大家族更狠,土地、田庄、铺子都甚少会让不能继承家业的儿子带走。
还是那句话,除非你深得老父亲喜爱,说不得老爷子会在生前,划拨一些家当给你,否则免谈。
有了大儿子的慷慨允诺,李固直接砍了三刀,当然不是砍地契,只是将土地划拨成三份。
李振礼二十亩,足有四成,李振义和李振良则一人三成,分别得到十五亩。
就是这么不讲道理,这还是李振礼谦让弟弟的情况下,不然李振良分得更少。
李振礼因为一直经营着酒肆,土地无人侍弄。
商量之后,李振义和李振良决定,准备接着帮大哥把地给种着。
条件是每年交完赋税后,盈余一分为二,抽出交到公中的银子,那以后就算是自己的。
各家自负盈亏,李承平想笑,没想到最早的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是以这种形式出现在自己家,尽管不是那么的科学,显得畸形。
公中的钱不只是孝敬爷奶,往后吃的大锅饭也会由公中出,李振礼想要再补一份,即使他一年大多时间是住在镇上。
李振义和李振良没答应,大哥一家人不在家中吃饭,真的不好意思收这个钱。
掰扯半天,最后在李承平建议下,出了结果。
若有大事,比如即将成婚的李轩婚事,置办的流水席,大伯家拿大头外,公中也要出钱,其余两家除了帮衬还要给份子钱。
至于平时用度,大伯不在家中就不必收这份钱了。
土地让弟弟种着,确实比请长工贵的多,但外人哪有自家人用的放心,而且其中不乏有弥补两位弟弟的想法。
李承平有点想笑,看来大伯还是太认清水浇地的价值。
对于此次分产,李承平虽然不满,但还能接受。
长子继承本就是古代约定成俗的分配模式,放在任何人家都是这么来的。
无人反驳,这份分产文书除了还没公证外,就算是在李家内部正式生效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