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时什么射箭、骑马都可以在那里进行,西安的府学就已经是这个模样,难以想象国子监和太学。
“有什么稀奇的,太学不过大些,学子多些。”柳安摸着刚吃饱的肚子,散着步随意道。
黄立好奇道:“那太学可容纳多少学子进学?”
“兴太学,置明师,以养天下之士。”柳安回忆一下,语气有点不确定,“我爹当时领我去看过,听他说太学现今大概有两千多人。”
“多少?两千多人。”李承平和黄立脚步一停,同时惊呼出声。
这人也太多了,府学算上在读生员和教谕、助教顶天了几百号人,果然,依仗全国之力营建的教育圣地,就是有这么夸张。
“对了我听说今年国子监和太学有贡监生的名额,流程是怎样的,柳兄可知?”李承平将自己听到的风声,说了出来。
柳安是在京城长大,若非京畿之地科考压力大,想来他是不会离开繁荣的京都,作为从京城长大的,他应该对这些事情了解的更多。
监生是指国子监的学生,即进入国子监的生员,代指在国子监读书或取得国子监读书资格的人。
其共分为六种,分别为贡监、举监、荫监、例监、优监、恩监,主流而论的是贡监和荫监以及例监。
贡监就是李承平所提到的,是朝廷从全国各地,府、州、县送到国子监的生员,有一定的年限,叫做贡生。
成为贡生很难,难处在于钱,对,能否成为贡生问题就出在你有没有钱上。
贡生一旦入学,每人每年要交纳粟米若干石,得到贡生名额的关键就在于交纳粟米的多少,交的多少就决定了生员弄否换取到这个监生资格。
哪怕给钱,都有不少生员抢着去,原因很简单那便是只要成为贡生,就可以不用参加岁科考试(岁考),贡生能够直接参加乡试。
岁考是很难通过的,十中取一可以说都不为过,尤其是新晋秀才最为渴望成为贡生,因为这样就不用与那些老生员竞争。
科考是从来都不限年龄的,国朝建国多少年科考就恢复了多少年,其中不知有多少经年老秀才,除非天赋异禀,想要从这些人中脱颖而出可谓是难如登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