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8章 你应该报官

入仕起点可以说得上是很高,家眷随行,因为公务繁忙已是数年未回家,宋百户那里恐怕想念自家姑娘的紧。

数次会试不第,李承平想来,李轩应该是放弃了。

入读武学后,除了勋爵子弟能够袭爵外,其余人要么等分配,要么争个好出身,走武举的路子,争取入仕的阶梯往上走几步。

按李固的说法,李轩这个大孙子还算争气,中了武举人,免除徭役、赋税等,虽不如文科举待遇好,但身份地位的提升是显着的。

可终究文贵,皇帝刻意打压开国勋贵下,武将被压了一头,作为选拔军事人才和将领的考试并没有引得太多人的重视。

武进士则大不一样,但考中的难度同样太高,李轩坚持数年,落第数次。(皇帝寿诞,加了两次武举恩科)

文武科举不能等同对待,军事技能多些磨练倒是无所谓,可年纪对身体和体能影响却是实实在在的。

军中酷爱勇将,年纪太大没人愿意任用为将,而且军队中也是很看重资历的,早些进去好处多多。

若进京考武进士差一点或许无所谓,坚持便是。

可看李轩的意思怕是距离在榜能力不够,与孙山的实力都有很大悬殊,索性不再苦熬。

寻了爷爷当年的关系以及宋百户这个岳父的关系,塞去了台州。

地方不是李轩自己选择的,兵部呈送名录到吏部,再由吏部遴选后打散分配到东南、西南、西北和东北四大战区。

李家关系还没硬到能够影响到分配的地步,毕竟兵部又不认识人,运作一番担了个知事的职。

堂哥能到这个程度,李承平觉得自家的发展势头很好,文武并重。

作为根正苗红的兵三代,李承平其实更应该走武将的路子,可这方面那方面的因素,这事不了了之。

别看李固是个丘八,可最看不上兵士的还是他。

李承平漫步在河边消食,回想着爷爷对军伍生活的愤概,役民数十万,堵塞黄河,死者枕于道途,哀声闻于天下。

这个时代当兵,是不会得到尊重的,百姓的刻板印象里,做丘八原因不过那么几个,强征、困顿、饿、身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