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0章 自古皇权不下乡

“你还是经历的太少。”李固拉着孙子在院中坐下,沉吟一下,道:“往后这些事还会有很多,你不要嫌烦,入仕之后这些都是处理实际问题的宝贵经验。”

古代社会,地方官员的话语权不一定有当地族长的大,李固希望李承平能成为在当地有名望的人。

这便是所谓的养望,养望是华夏政治法律制度中的一个概念。

指的是地方官员在任期结束前,通过谨言慎行、积累政绩、与民众相处融洽等方式,提高自己的声望和名誉。

以便在任期结束后,能够得到更高的职位和更好的待遇。

换算到读书人身上也是一样,少年英才的声名讲的不仅是自己的能力,还是别人看重你的表现。

说的人多了,哪怕你不是,别人也会把这个名位给你安上。

而且养望那是好处多多,皇帝点状元时,突然有了选择困难症,恰好觉得某个名字特别熟悉,顺手点了,那可不就是撞了大运。

再者,朝廷对于十分聪慧的孩子是格外重视,翰林院就会在仔细甄选后,会将这些神童或者有突出表现的孩子接到京城,由翰林院进行培养。

经过锻炼后,等他们长大便选入朝廷为官。

例如明代的边疆宰相杨一清,他便是在层层官吏的看重与选拔中,去翰林院进行学习,最后官至宰辅。

李固十分感慨,“多学、多看、多做,这些都是经文中没有的,得靠你自己去用心体会。”

当官就是为了实现理想抱负,往上爬是人的本性。

养望是一个过程,而且别看这个词很高大上,其实很俗气,意思很是简单,无非是让自己脱颖而出让别人记住你。

让那些大人物记住你,人设一定要立好,一旦塌了,那可就身败名裂了,先前站的有多高,摔下来就会有多惨。

李承平深以为然的点点头,见越说越跑偏,李固忙道:“爷爷这么说不是让你装呀!做人呀该怎么样就怎么样,不然活的得多累。”

当然知道,李承平可不是一个爱装的人,随心所欲就好,既然调解纠纷有利于自己往后,那自己用心做便是。

乡亲们如此信任他,李承平高兴还来不及。

“别扯淡了,赶紧洗洗手吃饭。”余氏抬手打断了爷孙二人讨论国家大事的积极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