赶紧摇头,并非李承平不愿,而是资格不够。
文会的举办都是带有目的性的,可不是把人聚在一块闹着玩。
若是真想玩,那最好不要用这个名头,直接下帖子写着青楼花坊就是。
月底数千举子就要决出胜负,必有三百余人高中。
马上就要入仕为官,聚众玩闹就显得很弱智,也会让注视他们的人大失所望。
遍邀举子参加自己牵头举办的文会,就是为了扬名,不然谁花费那么多功夫搞这些。
李承平尽管是丙辰科陕西解元,但能否中榜完全是两可。
经年举子实在太多,人家折腾数十载,研学水准毋庸置疑。
事实也证明,这一类举子出彩的几率最大。
开直通车的新科举子终究太少,这种人不鸣则已,要是真的在榜必然拔得头筹。
所以,即便李承平名头不小,但属实没有什么影响力。
外人如何看李承平,刘孖然不管,他可是知道自己这位同窗的真实水平。
“那咱们到时候去吗?”
一听李承平大概率不会弄文会,刘孖然瞬间兴致缺缺,不大提得起兴趣。
“去啊!当然得去。”
这种聚会好处大大的,能参加会试的考生最低都是举人,即便不是,能以贡监身份参考,足以说明这些人的实力。
别看京城汇聚数千举子,天下大着呢,这些人往天下一撒就没影了。
好不容易有机会碰到这么多举子,哪怕是落第的也很有交好的必要。
那日外放为官,难保当地士绅就是自己同年。
叙叙昔日应考情谊,政令大概就在当地通了。
要知道很多县令的声音可能连县城都出不去,收税很大概率要看当地缙绅的态度,蓝田的胡知县不就是如此。
多个熟人好办事,在哪个时代都一样。
再说了,万一那场文会跟今科会元有了交情,前途可谓远大。
马知县要是有个在中枢的状元大哥,他也不会外放这么些年不得重用,知县任上磋磨数十年。
有了大哥就不一样了,到时候想回京,政绩达标,去封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