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盛同样是义愤填膺,翰林院的不发,他们工部自然不会例外。
说不准这个消息一出来,整个京城的官员都要大骂一顿户部尚书。
要说帮助朝廷挺过缺钱这个坎也就罢了,但户部找理由欠俸这种事干的实在太多了。
永兴帝挑的这个户部尚书是真会省钱,比他的前任抠多了,一逮到机会就不发工资。
京官尤其是清流,基本都在没有油水的清闲位置,完全是吃死工资,不发钱下个月是真的会没米下锅。
柳安家大业大不指望俸禄活着,李承平还好有点家底。
宋盛却有点惨,他娘子和李固他们是一条船,也是在最近抵京,妻子孩子一来俸禄就有点不够花了。
李承平几人也是运气好,刚上值没几天就撵上了休沐,正好给了几人开吐槽大会的机会。
......
永兴三十六年,六月初一。
俸禄不发,可该上的班还是要上,李承平真想当个小孩子回到后世再过一次儿童节。
“嘀咕什么呢!”
李承平看庄方坐在那生闷气,嘟嘟囔囔嘴里还在说着话。
孔荀拉住他,“别去,他晓得这个月俸禄不发,心情不大好。”
原来是这个事,李承平摇头一笑,户部不发俸禄他也没办法。
从书架上抽出一本《春秋》,找了个避光的地方坐定,李承平津津有味的看了起来。
翰林院的藏书真是让他挑花了眼,平日在外面不得见的大儒注释,在院内却能轻易得到。
按照赵琳的说法,在翰林院里别想其他,好好钻研朝章国故,分析现实危机,分析历朝兴衰,对治理国家有了初步认识和思考才是目的。
学好这些,对他日后走上政治舞台很重要。
政治小白注定无法一蹴而就,谁都是慢慢一步步走出来的。
没等李承平定下神将这本朱熹批注孤本看完,就听王明觉在门外唤他。
“掌院要见你。”
王明觉没给李承平见礼的时间,接着叮嘱道:“这是徐掌院的传统作风,抽出时间,挨个儿找新进翰林谈话,你是状元所以是第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