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9章 洪武句读

“哎!标儿,你来!”朱元璋对着朱标招手,自己站起来,活动了一下自己僵硬的身体。一把将朱标按在了自己的龙椅上,说道:“你看看这本书!”

朱标丝毫没感觉到坐龙椅有什么不对的地方,就拿起句读书籍开始看了起来,而老朱则是在一旁活动身体!

句读书籍的内容并不多,而且语言大多简洁直白,朱标只用了一刻钟就看完了,看完之后朱标也站起身来,请老朱坐了回去,他则是在一侧给老朱捶背!

“怎么样,标儿,看出什么来了吗!”老朱问道!

“爹,你不会是想将这个和科举成式一起颁布吧!”朱标问道。此时的大明,还没有形成完整的科举制度。没错,开国十七年了,科举制度还没有完善起来。其实早在洪武三年时,有过科举,当时,朱元璋曾试图构建一个‘所有文臣皆由科举而进’的理想体系。

可是理想很丰满,现实很骨感!

这一批的科举选拔的人缺乏实务能力,寻章摘句无所不通,农户税务却百无一能。于是朱元璋对科举十分失望,转而去采用察举制。察举制好是好,但是他有一种‘恩主—门生’的依附关系,我举荐了你,你就是我这边儿的人了,你和我共进退,有事儿我罩着你,但我有事儿找你办,你得给我办!

胡惟庸办这事儿就办的挺狠,朝野上下,遍植朋党。甚至截留奏章,干预朝政。老朱能容的下他才怪呢,所以察举制的弊端让老朱又想起了科举的好!

在十五年又进行了科举,录取进士近五百人!

今年老朱还会进行一次科举,从此将科举规范起来。确立‘三年大比制度’子、午、卯、酉年乡试,辰、戌、丑、未年会试,解决了明初科举时间混乱的问题。而且要规定考试内容等,朱元璋就想将这个东西加入到科举成式里面。

“爹,这事儿急不得!”朱标手里拿着句读书籍,对着老朱劝道!

“怎么,标儿,你怕那些文臣、世家反对?没事儿,咱有的是办法让他们同意!”朱元璋自信的说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