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又担任过河北路转运使、知沧州,主持过地方政务,对地方州府的运转很熟悉。”
“他在朝廷任职,曾担任过起居舍人、户部侍郎。”
“如今他担任中书侍郎,深受官家器重。既然政事堂宰相空缺,理应提拔唐恪,让唐恪拜相。”
随着吴敏的话落下,唐恪激动起来。
拜相!
这是最重要的一步。
成为了朝廷的宰相,就走到人臣巅峰。
唐恪内心欢喜,面上却没有丝毫的显露,一副眼观鼻鼻观心的姿态。
“臣反对唐恪!”
恰在此时,徐处仁站出来道:“唐恪虽然有足够的履历,可是在政事堂担任宰相的人,哪个没有履历呢?”
吴敏审视着徐处仁,心中不喜。
徐处仁当宰相,是他举荐的。现在他提出人选,徐处仁竟然背刺。
吴敏冷冷道:“徐相公反对唐恪,为什么?做人不能任性,要三思而行,要有大局观。”
徐处仁性格刚直,更是嫉恶如仇。
宋徽宗执政时,童贯权倾朝野,徐处仁敢当面指责童贯的错误。他曾执掌开封府,更是打击权贵,惩治不法。
因为过于刚直,曾被贬黜。
如今六十四岁的年纪,却不改初心,依旧是脾气火爆。
徐处仁向吴敏拱手,沉声道:“吴相公一心为国,老夫是非常佩服的。”
“可是举荐人才,也要看品行。”
“唐恪由李邦彦举荐,隔三差五就去李邦彦的府上。”
“李邦彦在民间,被称为浪子宰相,时常出入青楼,唐恪也投其所好。如此趋炎附势之辈,不配拜相。”
徐处仁拱手道:“老夫不是针对吴相公,是单纯觉得唐恪不配拜相。”
吴敏沉默了下来。
当初举荐徐处仁拜相,是觉得徐处仁的性格耿直,没什么城府,不会是自己的对手,也是一柄好利用的刀。
没想到,却伤到自己。
他后悔了。
唐恪站在下方,对徐处仁的恨前所未有。他脸上没有丝毫显露,缓缓道:“官家,臣虽然是李邦彦举荐,从未有任何逾越。”
徐处仁直接道:“不管如何,臣建议再观察观察。”
唐恪道:“做官不做官的,臣无所谓。可是臣忠于陛下之心,天地可鉴。”
吴敏不愿意放弃,劝说道:“官家,用曾经的举荐关系,来判定现在的关系,臣认为不合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