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1章 抬棺出征,天下所望!

赵桓目光落在何栗和唐恪的身上,嘱咐道:“你们是政事堂的副相,要齐心协力,稳定后方局势,协调粮草支持前方。”

何栗和唐恪也齐齐应下。

赵桓又安排了各项朝政,一切安排完,才让众人退下。唯独李纲却留下,拱手道:“陛下御驾亲征,臣还有一个建议。”

赵桓道:“说说看!”

李纲正色道:“陛下为了御驾亲征,在京城留下诸多的手段。可是,却还不够稳妥,臣一直在思考查漏补缺,发现少了太学生的舆论声势。”

“坊间舆论,天下声望,不是普通百姓发出来的。埋头田间的百姓,为了一日三餐忙碌,发不出这些声音。”

“最大的声音在太学。”

“尤其是太学生陈东,嫉恶如仇,深得人望。”

“曾经臣被罢官,是陈东带着太学生叩阕,才迫使朝中的投降派改变主意,不得不恢复臣的官职。”

“臣建议明天一早,陛下在去军营调兵之前,先走一趟太学。”

“陛下训话,让太学生知道陛下的志向,让天下人知道陛下的胆魄。”

李纲一番话说完后,拱手道:“有天下人心,陛下人心所向,就算太上皇回朝,也会受到掣肘的。”

赵桓眼前一亮,赞许道:“李卿的提议很好,明天上午巳时,朕亲临太学。”

“臣遵旨!”

李纲行了一礼,心头也松了口气。

请太上皇入瓮的策略,好是好,就是太危险。偏偏皇帝下了决定,他没办法阻拦,只能想尽办法帮忙。

太学生是他的基本盘,这股力量要利用起来。

一旦太上皇夺权,可以动员太学生叩阕,利用人心来逼迫太上皇。

李纲离开了,赵桓还在忙碌,先召见了王宗濋和李孝忠,安排了殿前司禁军出兵的事情。

王宗濋和李孝忠都要留下。

王宗濋不仅负责殿前司,还要在粮价猛涨时,负责出粮平抑价格,这是之前,赵桓安排王宗濋找寻粮食商人的用意。

如果有机会,再趁机赚其他的商人一笔。

李孝忠留在后方,要作为赵桓的内应。

禁军安排了,赵桓又召见皇城司的朱伯材,让朱伯材务必保护皇后和太子。方方面面都要布置,好在之前就一直在准备,所以没什么为难的。

赵桓的御驾亲征,其实不是真正的大军出征,只是带一支兵力去前线。

主力部队都在前线,在宗泽和李邈的手中。

赵桓最后安排了杨再兴去禁军,提调一万精兵和两万辅兵。之前金国送来的五千匹战马装备入列,一万精兵有五千步兵和五千骑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