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1章 研究火器

“就见一群士兵拿刀跟人家炮弹拼去了,这跟找死有什么两样?”

朱标同样面露困惑之色,沉思良久后缓缓说道。

“父皇,儿臣推测,或许是后世清朝在军事发展上走了弯路。”

“火器虽威力巨大,但制造工艺复杂,成本高昂,维护也极为不易。”

“若清朝因各种缘由忽视了火器的持续改良与大规模应用,转而侧重传统冷兵器,便可能出现如光幕中那般令人费解的场景。”

朱元璋微微颔首,目光中闪烁着思索的光芒。

“你所言有理,这也给咱提了个醒,看后世的战争,想必是谁家的火器威力大,谁就能赢,如此一来,咱大明的火器发展绝不能停滞。”

“不但要持续改进现有火器,更要加大对火器战术的研究与演练,让火器真正成为我大明军队克敌制胜的法宝。”

......

清朝。

康熙看完两次鸦片战争,一时间陷入了沉思。

“看来,朕的部署也是失策颇多。”

“就从火器这一点,朕就没有太过在意。”

清朝一直是通过强大的骑兵和冷兵器维持了对内外的控制,尤其在征服中原和边疆时,传统战术已足够应对,因此对火器的需求不强烈。

而且清朝入主中原后,未能全面继承和发展这些技术,导致火器研究停滞。

同时,清朝对工匠和技术的重视不足,工匠社会地位低,缺乏创新动力,影响了火器技术的进步。

想到这几点,康熙猛地抬起头,眼中闪过一抹坚定的光芒,他重重地一拍御案,高声道。

“不行,朕绝不能让大清重蹈这等覆辙!”

他来回踱步,神色冷峻,内心已然有了决断。

“即刻传朕旨意,在京城设立火器研究院,广招天下精通火器制造与研究的能工巧匠,无论出身贵贱,只要有真才实学,皆可破格录用。”

“除此之外,待遇也要提高,让他们安心钻研技艺,若有重大创新成果者,朕必当重赏。。”

接着,他又转向一旁索额图,语气急切。

“你去派人去西洋各国,重金聘请火器专家,学习他们先进的火器技术与制造工艺,务必在最短时间内,将其引入我大清。”

思索片刻,康熙继续说道。

“军队里也要加大火器的配备比例,设立专门的火器营,选拔精锐士兵进行严格训练,研究适合火器作战的战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