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65章 宝藏和金矿【爆更一万三】

“本来我以为皆大欢喜,没想到先有大批江南士绅集体上书,后面又有大批官员死谏,还有学子们游行。”

“你们猜猜原因是什么。”

不待群员们接话,他就继续说道:“因为我废除了士大夫的特权,这才捅了士大夫阶层的马蜂窝!”

“有宋一朝,赵大因自身黄袍加身,又恐后人效仿,便杯酒释兵权,崇文抑武,抬高了士大夫们的地位和特权。”

“到了赵二手里,更进一步抬高文人士子,竟说皇帝与士大夫共治天下,使得士大夫的地位达到了历史巅峰。”

“以前的士大夫们有哪些特权呢,简单来说有以下五点,一是特奏名制度,士子们可以通过‘特奏名’考试的方式,获得功名和官职,虽然授予的官职较低且多为闲散职位,但他们在经济上和政治上能享受普通人所不能享受的优待。”

“二是参与政治决策,因为皇帝与士大夫共治天下,文人士大夫哪怕没有担任官职,也能上书言事,参与朝廷的决策和管理,提出自己的意见和建议。”

“三是经济方面,优厚的俸禄和赏赐,商业活动的便利,宋朝的官员是不禁止经商的,士大夫阶层也是天底下最为富有的一批。”

“四是文化方面,学术思想自由,朝廷大力支持文化事业的发展,因此也导致学术上的党争。”

“五是社会地位方面,文人士子不仅备受百姓尊崇,还有法律上的优待,比如同罪免罚等。”

“但这是赵宋皇帝给予的特权,我可不会惯着他们,将这些特权全部废除了。”

“选拔官员方面,我打破了‘士农工商’的阶级限制,任命工匠、商人、农民中的优秀者,甚至是江湖中人为官。”

“士大夫们既不满于自己的特权被废,也不满于农工商和他们平起平坐,才屡次三番违逆我的命令。”

“面对这种情况,我懒得废话,大开杀戒,杀得血流成河,杀得尸体堆积成山,杀得天昏地暗。”

“我一声令下,顽固的士大夫、权贵、官员们统统被抓进牢狱,抄家灭族、诛连九族。”

“这一通杀戮下来,起码被杀了七八万人,杀到再也无人敢反对。”

小主,

“果然啊,杀戮不是解决问题最好的办法,但却是最简单也最有效的办法。”

“如果杀人不能解决问题,那说明杀的还不够多。”

董天保越说越激动,眼里迸发出浓郁的杀气,一股肃杀之气扑面而来。

所谓帝皇一怒、伏尸百万、流血千里,不外如是。

“啧啧,老董好大的杀气!不过,杀得好!”

“我现在总算能理解,为何洪武朝的四大案杀了二十多万人了。”

“其实宋朝的士大夫还算好,要是到了元末,那情况就不一样了。”

“哦?为什么这样说?不都是同一批人吗?”

听完董天保的讲述,群员们议论纷纷,林辰的一句话,让众人都看向他。

“嗯,老董说的不错,自两宋以来,文人士大夫得到了前所未有的尊重和荣耀。”

见大伙儿对这个问题感兴趣,林辰解释道:“历史上,宋朝灭亡之后,元朝虽然实行的是四等人制,但对于中原地区的管理,实际上很宽松,他们实行的是包税制。”

“何为包税制呢?我问过光脑,此制始于五代十国时期,南朝的齐梁两国,宋朝也时有施行,但鼎盛于元朝。”

“宋朝经济繁荣,想必这一点大家都不反对,朝廷规定,凡税收在千贯以下的小集市,一律实行包税制,官方名称叫‘买扑’。”

“也就是说,官府推测出该集市一年的税收总额,再将整个集市承包出去,让大地主、大商人们出钱承包下来。”

“然后,这个集市的管理就归该地主或商人所有,管理者有权向集市中的商贩征收税赋,而且征多少税,管理者可自行决定。”

“怎么样,是不是听着很耳熟?和后世的承包制也没什么区别对不对?”

“到了元朝时期,包税制更是大行其道,太宗十年,也就是公元1238年,包税制在全国兴起,天下河泊、桥梁、渡口之税全被人承包出去,甚至就连天下盐课总税也差点被人承包出去。”

“这一项律令原本是为了节约小额税收的征税成本,竟然演变成了中原地区的常税之法。”

“地主商人们花钱包下一府或一州之总税,再向该地区的百姓征收更多的税赋,以此谋取巨利。”

“所以,元朝时期,百姓生活贫苦,导致农民起义不断,元朝也就不到一百年就灭亡了。”

“到了朱元璋建立明朝之后,包税制被他废除,但尝到了甜头的士绅们又岂会善罢甘休?”

“江南士绅谋害马皇后、太子妃常氏、太孙朱雄英、太子朱标的行为,是不是就能理解他们的动机了?”

“所以我才说,宋朝的士大夫和元朝的士大夫还是不太一样的,前者没有尝到甜头,没有后者那么贪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