想到这儿,他不由自我安慰地感慨道:“罢了罢了,虽说没像江宁那样有人送子弟过来,不过有这么个小胖子主动投诚,自己这一趟山西也不算白跑。”
这时,一旁的袁可立笑着打趣道:“江大人呀,年纪轻轻便位高权重,且能让众人真心信服,老夫为官数十载,你这般人物,可真是生平仅见呢。
据老夫所知,便是嘉靖朝威名赫赫的锦衣卫指挥使陆炳,比起你来,恐怕都要稍逊一筹。”
江宁闻听此言,脸上带着谦逊的笑容说道:“袁阁老,自本官入朝为官,便一直小心翼翼,如履薄冰。
有幸承蒙皇上信赖,18岁便担任锦衣卫指挥同知。
都说这命里要当官,书都不用翻,可不先敬罗衣后敬人,先看皮囊再看魂。
大家都知道锦衣卫是个实权衙门,难免多有敬畏。
但我深知,身为锦衣卫指挥使,每日更需谨小慎微。
毕竟手握利刃,杀心易起,权大无边,必遭腐败。
权力若不受监督,那可是危机四伏,这一点,我对自己时刻警醒。
从京城到天津,再到如今的山西,这将近一年时间,我确实做了不少事,且基本上干一件成一件。 妙笔小说网
我若不想做的事,旁人也做不了。
那下面有没有人反对我呢?
自然是有的,只是为数不多罢了,除非他们不想要自己的乌纱帽。
原本东厂是可以监督锦衣卫的,可魏公公对我信任有加,也不怎么监督我,即便如此,我行事也不敢有丝毫懈怠,反而愈发如履薄冰啊。”
袁可立听完之后,脸上笑意更浓,赞许地点了点头,说道:“江大人身居高位,却依旧能做到不骄不躁,这般品性,实在难能可贵啊。”
江宁听完只是微微一笑,并未再多说什么。随后,眼见天色渐渐暗了下来,众人便一同返回知府衙门。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就在四日之后,曹化淳率领着腾骧四卫,以及几百名候补官员抵达大同。
江宁等人得知消息后,赶忙前去迎接。
看着曹化淳一路风尘仆仆的模样,江宁心里明白,这位曹公公想必是在来的路上连喘口气的功夫都没有。
曹化淳刚一下马,便笑容满面地与江宁打起招呼,紧接着从怀中掏出公文递了过去,说道:“江大人,咱家身后这些便是给山西准备的候补官员,咱家亲自护送他们前来上任。”
江宁点点头,笑着回应道:“曹公公辛苦了。”
随后,江宁便将公文递给了袁可立,毕竟袁可立身为内阁次辅,这种事情理应由他牵头处理。
袁可立接过公文,打开仔细看了看之后,便将众人招呼进城妥善安顿好,让大家休息了一天。
到了第二天,袁可立便对一众候补官员进行了简单的训话,之后安排人手带领这些官员前往各地赴任。
待一众官员前往山西各地开始赴任之后,曹化淳又当众宣读了皇上的口谕,命江宁等人准备返回京城。
江宁几人听闻,顿时面露喜色,毕竟山西这边的事务已然处理完毕,他们早有归心。
只是此前整个山西官场因清查而彻底瘫痪,他们不得不留在此地坐镇。
直至朝廷派遣的候补官员到任,才敢放心离开,否则只怕前脚刚走,后脚山西就会陷入混乱。
随后,曹化淳又从怀中掏出另外一封圣旨,恭敬地交给朱由检。
朱由检接过圣旨展开一看,见自家皇兄不仅同意废除代王一脉,还准许自己带领宗室子弟进京,着手重建宗人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