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常春也没有隐瞒,和盘托出了他的想法。
苏豫也能理解,同时也明确说明了,他目前所能知道的科技,按照目前咱家的发展速度,或许十年就能干完前世四十年的事。
未来的科技发展,核心应该是落在那架从“三星堆”里带出来的“雪茄型”飞船身上。
坦诚的交流,让双方内心都非常舒服。
苏豫说道,“我个人觉得,今年是承上启下的一年,前几年只能说是一个过渡年份,总体是解决了吃饭问题,而今年随着许多交通、能源等重大项目的完工,加上人们的思想也逐渐跟上了时代发展的节奏,咱们的发展也即将转入快车道,所以我说这是加速转变的一年。”
“嗯,确立了这个总体思路,对于制定相关政策的意义非同小可。”
苏豫继续补充道,“外部环境虽然会越来越复杂,但是我想我们还是保持自己的定力,保持自己的发展,就没有什么解决不了的难题。”
“好!说得好啊!”陈常春拍案叫好。
陈常春离开指挥中心时的心情是极好的,他对苏豫的建议是充满了信心的。
接下来的日子,苏豫亲自按照研究中心设计出来的图纸,通过空间的3D打印机,制作了一条小型的自动化铯元素加工生产线。
因为天宫计划一直在实施中,将这条小型生产线安装进一个空间载体中,并不是难事。
半个月后,巨大的试验场地上,一个中型的空间试验仓组装完成。
把这玩意送上天去的运载火箭咱家是有的,事不宜迟,经过计算,两周后有一个发射窗口,于是,此事就算确定下来了。
因为使用了最新的计算机和网络,整个航天航空科研运行体系的效率提高得不是一点半点,这也是发展迅猛不可或缺的一个重要原因。
由于要准备春耕生产的种子,苏豫和段成君只能先返回了北望,如今的种子供应已经由农业部门进行了相对精细化的安排,需要多少新品种,那些品种可以自行迭代,只要根据计划生产就行。
把资料给了“小苏同学”,由它去安排智能车间进行生产就行,他只要每天下班经过112工程处,将种子释放到相应的仓库里就行。
具体的分配、运输流程,112工程处已经非常熟练,而且自动化程度也很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