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5章 分歧

“你创作了一首好歌曲,我们创作部门每创作出来一首歌会奖励两百元,或者是奖励一张自行车或者缝纫机。

如果歌曲能够广泛传播扩大影响,那么文工团争取给你申请三等功,最高能申请二等功。”陈克在笑着说道。

“谢谢主任。”阎解旷站起身来敬了一个军礼,接着才说道:“政委,我选自行车。”

现在自行车的售价一百六十元外加一张自行车票,而缝纫机售价一百四十元和一张票。

不管是自行车还是缝纫机,价值都比两百元要高。

而且,有了自行车,他周末放假的时候就方便多了。

阎家虽然有一辆二手自行车,但是阎埠贵宝贵的很,且周末阎埠贵要骑着去钓鱼,每次阎解旷要用,都要口头答应将来把租钱给他。

所以,有一辆自行车,对阎解旷来说非常重要。

至于钱,拿着又买不了什么东西,很多都要工业票,钱只能买少数。

“好好,我给后勤打个电话。”说着,陈克正写了一张批条并且签字,接着才交给了阎解旷。

“这张批条你拿好,到时候自己去后勤领东西就行了。”陈克正说道。

阎解旷双手接过,高兴的笑道:“谢谢主任。”

陈克正笑着点头,显然对阎解旷非常满意,他们创作部门大概有五六年没有进新人了,不仅没有进新人,反而差不多一半的人全都分配到了地方。

再看了看手中的词曲,陈克正心中越发高兴,随手翻了一下笔记本,突然就看到了一首新歌。

“《梦驼铃》,这是?”陈克正的目光当即就被吸引住。

当他看到“海棠血泪”的时候,不知为何眼眶有些湿润,好一会儿才回过神来,陈克正立马问道:“小阎,这首歌是?创作来源是不是我们国家的?”

“是,学了历史才知道我们国家建立的不容易,也知道了当年那些帝国主义国家的可恶,落后就要挨打,现在我们国家已经好太多了,尤其是立国之战之后,我们有了生存发展的土壤。

真的希望我们国家的地图从雄鸡变回美丽的秋叶海棠。

听说总理最喜欢海棠花了。”阎解旷眼神充满希望的说道,看着笔记本上,歌曲的最后面,画着一个海棠叶的图案。

每次听《梦驼铃》,心中都不可避免的有些惆怅。

就算是此刻,阎解旷犹记得小时候第一次学地理,当学到华夏总面积只排行第三的时候,都会可惜遗憾为什么不是第一。

陈克正再次看了一遍歌词,感慨说道:“你说的不错,总理最喜欢海棠,听说他居住的地方种满了海棠花。

我想,这片海棠叶也是全华夏人都想看到的,所希望的。”

阎解旷点头,《梦驼铃》这首歌,是由费玉清演唱的一首歌曲,由小轩作词、谭健常作曲、陈志远编曲,发行于1984年3月。

也是前世阎解旷最喜欢的一首歌曲。

“对了,那天表演的时候,你怎么不演唱这首歌?”陈克正问道。

“主任,你也知道外蒙为什么会被分出去,还有外兴安岭等等地区,当年的沙俄主体是现在的苏联。

我怕政治。”阎解旷低头说道。

这种事情如果被那些想要立功的人逮住的话,那他还真是说不赢那些人。

因为道理在别人手上。

音乐圈其实还好,文人圈就难受了。

尤其是那些以稿费为生的作家和诗人,随着报纸杂志增多,稿费也随之调整增加,不过随着时间的推移,因为很多因素,这些作家和诗人都被打成了右。

比如艾青和他老婆,还有一个非常有名的女作家丁玲,她是斯大林文艺奖金获得者,她在一次讲课当中,鼓吹稿费能改善生活,更是举例不知道智利总统,但是却知道智利的大文豪……

所以,最后丁玲去了北大荒。

这其中还有很多很多,当然,文人圈子之所以第一个遭难,主要还是里面有很多的斯文败类,就像是后世的公知以及“专家”。

这些人看不起国内,但是又不想着润去国外,反而是在那里指指点点,企图文化渗透。

要知道,现在全国文化水平可比不上后世。

后世大家的文化水平上来了,分辨是非的能力大大改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