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指着王允,赞道:“足下深明大义,实乃朝廷之楷模!”
王允此举,无疑是给了他极大的面子。
群臣心中虽满是无奈,但在董卓的威势之下,也只能硬着头皮跟上。
杨彪上前,拱手道:“臣愿捐粮五千石。”
袁隗不敢怠慢,紧接着道:“老臣不才,亦愿捐出三千石。”
在几位重臣的带头下,满朝公卿纷纷慷慨解囊。
一时间,朝堂之上,捐赠之声不绝于耳。
有人捐粮,有人捐钱,有人捐物,皆是为了讨好董卓,以免惹祸上身。
董卓看着这一幕,喜笑颜开,脸上的得意之色愈发明显:
“这样就对了,省得西凉勇士动兵!”
此言一出,公卿们脊背发凉。
董卓麾下的西凉兵强横霸道,在京师早已为所欲为。
他们烧杀抢掠,无恶不作,根本没人能制衡。
若真惹得董卓不快,让西凉兵肆意而为。
小主,
公卿高门的府邸,怕是难以保全。
接下来的朝会,董卓掌控全场。
诸多要事,皆由他一人独断专行,只将一些无关紧要之事,随意扔给袁隗处理。
他神色冷峻,目光如鹰隼般扫视着下方群臣,处理政务时尽显强势霸道之态。
吕布始终沉默不语,周身散发着令人胆寒的气势。
朝会尾声,董卓高声问道:“诸位,还有何事上奏?”
公卿们纷纷低头,生怕和董卓对视上。
他们的脸上满是畏惧之色,身躯微微颤抖。
在董卓的强权之下,他们早已失去了往日的勇气,不敢轻易开口。
一言不慎,容易招来杀身之祸。
袁隗拱手行礼,声音沉稳却又带着一丝决然:
“老臣请为建宁元年遇害的太傅陈蕃、大将军窦武,以及被捕遇害的众多党人平反!”
此言一出,朝堂内顿时一片哗然。
吕布原本平静的心神,也不禁为之一震。
陈蕃和窦武在党锢之祸中,乃是士人中的领袖人物。
如今袁隗提出为他们平反,无疑是为了壮大士族的力量。
董卓脸色微微一变,目光紧紧盯着袁隗,片刻后,缓缓开口道:“此事再议!”
杨彪也上前一步,手持上书,恭敬地道:
“陛下,臣亦附议袁公所言,为党人平反,顺应民心,亦有利于朝堂稳定。”
董卓猛地一拍龙榻,怒目圆睁,大声喝道:
“陛下刚刚登基,朝政不稳,此时提及此事,岂不是添乱?此事休要再提!”
他的声音如雷霆般震耳欲聋,朝堂内的公卿皆吓得浑身一颤。
袁隗见此情形,心中虽满是不甘,但也明白此时无法与董卓硬抗。
他微微叹了口气,躬身退下。
杨彪望着董卓的怒容,亦是无可奈何,只能缓缓收步。
朝会在一片不欢的气氛中结束。
公卿们纷纷低头,匆匆离开朝堂,生怕再多停留片刻,便会惹祸上身。
吕布跟着人流,大步流星地朝着宫外走去,脚步坚定有力。
王允快步上前,拦住了吕布的去路。
他面带微笑,神色温和地道:
“将军,择日不如撞日,老夫欲备薄酒,与将军一叙,不知将军可否赏脸?”
吕布看着王允,心中略作思忖。
王允乃朝中重臣,且为人正直,在士人中颇有威望。
再加上他并州士族的身份,非常有利用的价值。
吕布微微点头,欣然应允:“王公相邀,布岂有不应之理?愿与王公共饮。”
王允脸上露出欣喜之色,伸手做了个请的手势,与吕布一同乘着马车朝府邸去。
一路上,二人谈笑风生,看似轻松愉悦,实则各自心怀思量。
吕布心中明白,王允邀他赴宴,恐怕不仅仅是为了饮酒叙旧,想必还有更深的谋划。
夜幕徐徐降临,王允府邸在夜色中显得格外巍峨堂皇。
朱门高阔,两侧石狮子威风凛凛。
门前灯笼高挂,映出一片暖黄光晕,与乱世的动荡形成鲜明对比。
府邸内,雕梁画栋,飞檐斗拱,处处彰显着奢华之气。
吕布应邀赴宴,只见庭院内灯火辉煌,丝竹之声袅袅传来,如天籁般悦耳。
舞姬们身着华服,身姿婀娜,在月光下翩翩起舞,长袖善舞间,似有流云飘动。
乐师们专注演奏,琴瑟和鸣,琵琶声急如珠落玉盘,箫声悠扬似空谷幽兰。
吕布目光紧紧盯着舞台,看得津津有味。
一曲舞罢,余音仍在空气中回荡。
王允抬手,轻轻一挥,示意乐师、舞姬退下。
众人鱼贯而出,庭院内瞬间安静下来,只留下微风拂过树叶的沙沙声。
吕布将目光从舞台收回,看向王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