宫墙高耸,将她与外界彻底隔绝,往日的荣华富贵、母仪天下的威严,皆如梦幻泡影般消散。
她独自一人,在空荡荡的宫殿内,泪水无声地滑落,心中满是对董卓的怨恨与对自己命运的悲叹。
然而,董卓的狠辣并未就此罢休。
一个月黑风高的夜晚,李儒带着甲士踏入永安宫。
他手持毒药,一步步逼近何太后。
何太后惊恐地看着眼前的一切,想要呼救。
却被侍卫捂住嘴巴,强行将毒药灌入口中。
何太后瞪大双眼,身体痛苦地抽搐着,最终,在无尽的绝望中,毒发身亡。
消息传出,朝堂上下一片哗然。
但众人畏惧董卓的淫威,无人敢发出正义的呼声。
董卓得知何太后已死,脸上露出一丝冷酷的笑意。
他下令,不许朝廷为何太后举办丧礼。
“何太后罪孽深重,死有余辜,岂配丧礼!”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传吾令,让陛下到洛阳城内奉常亭表示哀悼即可。”
“公卿大臣们穿白衣上朝三日,以作形式。”
刘协在董卓的逼迫下,不得不前往奉常亭。
他身着素服,神情哀伤,小小的身影在寒风中显得格外单薄。
公卿大臣们遵令,身着白衣上朝。
他们面容凝重,心中却各有所思。
朝堂之上,一片素白,却无半点真正的哀伤氛围。
众人虽身着丧服,却只是在董卓的威压下,机械地履行着这一形式。
他们在心中暗自叹息,世道已被董卓搅得混乱不堪,皇室尊严荡然无存。
何太后贵为太后,竟落得如此凄惨下场。
满朝文武空有一腔悲愤,却无力改变残酷的现实。
董卓深知,士族势力盘根错节。
若想长久把控朝政,需得拉拢这些世家大族。
一番深思熟虑后,他决定从为党人平反一事入手。
朝会上,董卓身着华服,气势汹汹地与司徒王允、司空杨彪一同,携带鈇锧步入朝堂。
鈇锧乃是行刑器具,象征着生杀大权,三人此举,瞬间让朝堂气氛变得剑拔弩张。
众臣纷纷交头接耳,心中满是疑惑与不安,不知董卓此番又要掀起何种风浪。
董卓站定,目光如炬,高声开口:
“诸位,今日我等携鈇锧而来,是为建宁元年九月政变及次年‘党锢’中蒙冤之人请命。”
“陈蕃、窦武等忠义之士,彼时被诬陷为叛贼,众多党人亦惨遭迫害。”
“如今,真相大白,我等恳请为他们平反昭雪,还天下一个公道!”
董卓的声音洪亮,在朝堂内回荡,震得众人耳膜生疼。
此言一出,朝堂上顿时炸开了锅。众臣们你一言我一语,议论纷纷
司徒王允微微颔首,道:
“董公所言,确有道理。”
“陈蕃、窦武等人,忠肝义胆,却遭奸人陷害,实在令人痛心。”
“为他们平反,乃顺应民心之举。”
司空杨彪也上前一步,拱手道:
“王司徒所言极是,党人之事,乃我朝一大冤案。”
“如今若能平反,必能安抚人心,稳定朝堂。”
太傅袁隗,代天子刘协准奏:
“陛下仁慈,念及陈蕃、窦武等忠良蒙冤,特准为其平反。”
“恢复陈蕃等人的爵位,并提拔他们的子孙为官。”
一些老臣想起当年党人蒙冤的惨状,不禁老泪纵横。
董卓通过为党人平反,成功地向袁隗、杨彪等士族代表人物妥协示好,暂时稳住了士族势力。
他在掌控朝堂之后,深知欲稳固权势,需广纳贤才,拉拢各方势力。
董卓将目光投向了原大将军府官员,很快便亲近上周毖。
周毖乃周慎之子,颇具才学与见识。周慎,也是董卓的同袍。
同时,伍琼也进入董卓视野,和周毖常伴董卓左右,为其出谋划策。
而何颙、郑泰,同样出身原大将军府,他们的加入,使得董卓的幕僚阵营初现规模。
在幕僚们的悉心建议下,董卓开始大力亲近士人,着手征召天下名士。
首当其冲的,便是荀爽,出身颍川荀氏。
荀氏乃名门望族,底蕴深厚。
当年,为躲避第二次党锢之祸,荀爽隐遁汉滨,长达十余年。
在此期间,他一心钻研学问,专以着述为事,其才学之名远扬,被尊称为“硕儒”。
董卓一纸征召令,打破了荀爽平静的隐居生活。
荀爽虽心有犹豫,但面对董卓的权势,终是应召入朝为官。
韩融出身颍川韩氏,亦是世家子弟,饱读诗书,声名在外。
董卓自然不会放过这样的人才,将其征召至朝堂,为己所用。
还有陈纪,出身颍川陈氏,乃陈群之父。
陈氏家族在士林中威望颇高,陈纪继承家族风范,为人正直,学识渊博。
董卓对他也是极为看重,征召其入朝,期望借助他的影响力,拉拢更多士人。
在众多幕僚之中,蔡邕逐渐成为董卓最信任之人。
蔡邕素有才名,精通经史、音律、书法,其文章更是冠绝一时。
董卓对蔡邕礼遇有加,言听计从,许多政令的颁布,皆有蔡邕参与谋划。
蔡邕在董卓的幕僚团队中,地位愈发重要。
不仅如此,董卓还将目光投向地方,选拔了大量名士担任地方要职。
韩馥、刘岱、孔伷、张咨、孔融、应劭、张邈等,皆是当时的名士。
他们或出身名门,或才学出众,在地方上颇具影响力。
董卓将他们任命为地方太守,希望凭借他们的才能与威望,稳固自己在地方的统治。
更为难得的是,董卓展现出了非凡的气度,不计前嫌。
袁术、王匡、鲍信等人,曾厌恶董卓,甚至弃官而走。
然而,董卓为了拉拢人心,竟对他们授以太守之职,以示和解之意。
此举一出,天下震动。
许多人对董卓的这一做法感到意外,同时也对他的权术手段有了更深的认识。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公卿本以为,京师局势会有所好转,没想到董卓很快暴露出本性。
洛阳城阴霾密布,仿若一块沉重的铅板,沉甸甸地压压在每一个百姓的心头。
何太后的葬礼,本应是庄重肃穆之事,却在董卓的暴行下,沦为一场令人发指的闹剧。
葬礼当日,送葬队伍浩浩荡荡地朝着文陵行进。
公卿身着素服,面容悲戚,心中满是对皇室尊严的最后一丝期许。
然而,他们不知道,一场更为可怕的灾难即将降临。
董卓趁着葬礼的混乱,派遣亲信,率领一队士兵,悄然潜入文陵。
士兵们手持利刃,眼神中透着贪婪与凶狠,在陵墓中肆意搜寻。
他们粗暴地打破陵墓中的封印,推倒一座座精美的陪葬品。
象征着汉室荣耀的珍宝,被洗劫一空。
西凉兵的脸上,洋溢着罪恶的笑容。
董卓放纵士兵,如狼似虎般地肆虐。
洛阳富户们的府邸,成为他们劫掠的目标。
西凉兵一脚踹开大门,冲入府邸,见财物便抢,见珍宝便夺。
他们将箱笼砸开,金银首饰、绫罗绸缎散落一地,随后被他们一股脑地装入囊中。
富户们惊恐地看着这一切,却无力反抗。
只能眼睁睁地看着自己辛苦积攒的财富,被洗劫一空。
那些无辜的妇女,更是遭受了灭顶之灾。
西凉兵目露凶光,在街巷中追逐着她们,将她们拖入黑暗的角落。
妇女们的哭喊声、求救声在城中回荡,却无人敢上前阻拦。
一时间,洛阳城笼罩在一片恐惧与绝望之中。
街头巷尾,百姓们紧闭门窗,躲在家中瑟瑟发抖。
他们不敢出门,生怕遭遇如恶魔般的西凉兵。
曾经繁华热闹的洛阳城,如今变得死寂沉沉,仿若一座鬼城。
店铺纷纷关门,商贩们早已逃之夭夭,街道上满是被丢弃的杂物,一片狼藉。
有一位老者,眼睁睁地看着自己的儿子被士兵杀害,儿媳被凌辱,家中财物被洗劫。
他悲愤交加,手持木棍,想要与士兵拼命。
然而,其瘦弱的身躯,怎敌得过如狼似虎的西凉兵。
士兵们一阵哄笑,将老者打倒在地,随后扬长而去。
老者躺在地上,望着天空,泪流满面,口中喃喃自语:
“世道,为何如此不公……”
还有一位年轻的母亲,为了保护自己的女儿,被士兵们殴打致伤。
她紧紧地抱住女儿,用自己的身体为女儿遮挡。
女儿在她的怀中哭泣,她轻声安慰着女儿,眼神中却充满了绝望。
西凉兵的暴行,让雒阳城陷入了人间炼狱。
董卓沉醉于自己的权势与财富之中,肆意挥霍着这一切,继续着令人发指的残暴统治。
相国府的庭院中,绫罗绸缎漫天飞舞,仿若绚丽的云霞。
数十盏巨型宫灯高悬,将整个庭院照得亮如白昼。
董卓高坐于主位之上,身旁簇拥着一群娇艳欲滴的舞姬。
舞姬们身着薄如蝉翼的轻纱,在悠扬的丝竹声中翩翩起舞。
她们的身姿婀娜,舞步轻盈,如春日里随风摇曳的柔柳。
董卓的目光在舞姬们身上肆意游走,不时发出阵阵狂笑,笑声中充满了贪婪与放纵。
酒桌上,摆满了珍馐美馔,山珍海味应有尽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