董卓的暴行,让他彻底失去了人心。
……
洛阳城,司徒府。
王允端坐在书房之中,眉头紧锁。
手中的书卷早已被他搁置一旁,心思全然不在其上。
烛光摇曳,将他的身影拉得长长的,映在墙壁上,显得孤独而又落寞。
士孙瑞匆匆走进书房,脸上还带着几分未散尽的惶恐:
“司徒公,如今关东义士起兵,我们也应响应,匡扶汉室,刻不容缓啊!”
王允缓缓抬起头,目光望向窗外的夜空,沉默片刻后,缓缓道:
“老夫又何尝不知?只是如今还不到时候。”
士孙瑞心中一急,向前一步道:
“司徒公,还等何时?”
“太傅、弘农王皆死于董卓之手,朝野上下,人人自危。”
“如今正是天下共愤之时,我们若此时起兵,定能一呼百应。”
王允微微摇头,脸上露出无奈的苦笑:
“你只知其一,不知其二。”
“董卓势力庞大,麾下西凉军勇猛善战,我们若贸然起兵,无异于以卵击石。”
士孙瑞心中一颤,声音哽咽:
“司徒公,难道我们就眼睁睁地看着董卓继续为非作歹,残害忠良吗?”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
王允站起身来,缓缓踱步,目光中透露出一丝期许:
“再等等温侯,没有温侯,什么事都办不成。”
士孙瑞不禁叹息一声:“温侯虽勇,可能为我们所用吗?”
王允微微一笑,眼中闪过一丝精芒:
“董卓为人残暴,喜怒无常,对温侯也并非全然信任。”
“老夫已暗中派人与温侯接触,相信不久之后,温侯定会有所行动。”
士孙瑞心中稍安,但仍不免有些担忧:
“希望如此吧,只是等待的过程,实在煎熬。”
“汉室忠臣,无不流血流涕,我们怎能忍心看着他们失望?”
两人又商议了许久,制定了详细的计划,才各自散去。
……
关东大地,流言如汹涌暗流,肆意奔窜。
百姓们交头接耳,神色惊惶。
传闻,袁术起兵讨董,竟连累太傅袁隗惨遭董卓毒手。
彼时,袁术正于营帐中愁眉不展,听闻此讯,手中茶盏“啪”地坠地,摔得粉碎。
他呆立当场,脸上血色尽失,脑海中浮现出叔父和蔼却坚毅的面容。
“叔父……”
袁术喃喃低语,声音颤抖,“您一生忠义,却因我蒙冤受死,我……我有何颜面苟活于世!”
他踱步至营帐中央,缓缓跪地,面向洛阳方向,行了三跪九叩大礼。
营帐内,气氛沉重压抑,仿佛能拧出水来。
袁术起身,命人备好香案祭品。
他要为袁隗、袁基,还有袁绍举行祭典。
祭台上,香烟袅袅,烛光摇曳。
袁术身着素服,神色凝重,亲手摆放着祭品。
看着灵位上的名字,他的泪水再也抑制不住,夺眶而出。
“伯父、兄长,袁术无能,未能护你们周全。”
“今日以薄酒祭之,愿你们在天之灵安息。”
袁术声音哽咽,悲痛之情溢于言表。
营帐内的将士们,看着自家主公如此悲恸,也不禁动容。
他们纷纷跪地,为逝去的袁氏宗亲默哀。
悲痛的哭声在天穹下回荡,久久不散。
一员虎将大步迈入,正是孙坚。
孙坚一身戎装,威风凛凛:
“袁公,卓贼暴虐,残害忠良,我等身为汉室臣子,岂容他如此横行?”
“末将愿率麾下将士,追随袁公,共讨董卓,为太傅报仇雪恨!”
孙坚的声音坚定有力,透着一股勇往直前的气势。
袁术抬起头,看着孙坚,眼中闪过一丝惊喜与感动:
“孙将军,你……”
“袁公不必多言,”孙坚打断袁术,“此乃天下大义,末将义不容辞。”
袁术深吸一口气,平复了一下情绪,道:
“好!有孙将军相助,何愁董卓不灭?”
“粮草、军饷,我自会筹备,孙将军只管放心出征。”
孙坚毅然点兵出征,先锋如猛虎出山,士气高昂。
联军军旗烈烈作响,在风中肆意飘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