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眼下董卓在洛阳,将军手握三万精兵。”
“何不以迎接天子之名,奉天子之令讨伐逆贼?”
“将军振臂一呼,号令海内,征兵于各路统帅。”
“届时,袁术在东施压,将军在西进逼,董卓逆贼必成瓮中之鳖,手到擒来啊!”
皇甫嵩眉头紧皱,神色凝重,缓缓开口道:
“吾深受汉室厚恩,自当一心侍奉。”
“虽局势艰难,然背君之命,非吾所能为也。”
“忠心与大义,乃吾立身之本,纵万死,亦不可弃。”
“三万精兵,效忠的是汉室,并非老夫一人!”
梁衍扑通一声跪地,声泪俱下:
“将军,此乃天赐良机,若错失,汉室危矣!”
“您若此时举义,必能挽狂澜于既倒,扶大厦之将倾。”
“青史留名,流芳百世啊!”
皇甫嵩一意孤行,威声厉喝:
“吾一心只为汉室,岂是为了身后之名?”
“若因一己私欲,违背君命,纵得天下,又有何颜面面对列祖列宗?”
梁衍仍不死心,苦苦哀求。
奈何皇甫嵩心意坚如磐石,不为所动。
梁衍悲愤交加,一口老血喷出,染红了脚下的土地。
皇甫嵩最终,还是踏上了前往京师的路。
京兆尹盖勋得知消息,大喜过望,匆匆赶来相见:
“将军,董卓祸乱朝纲,此乃国贼。”
“今将军至此,正可与我等密谋起兵,讨伐董卓,匡扶汉室。”
“此乃正义之举,天下必然归心啊!”
皇甫嵩面色一沉,目光如炬:
“足下此言,是要陷老夫于不忠不义之地吗?”
“吾一生清誉,岂能因一时冲动,做出大逆不道之事?”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盖勋双眸通红,急得跺脚:
“将军,此乃为了汉室江山,为了天下百姓,何谈不忠不义?”
“若不除此贼,汉室危在旦夕啊!”
“吾意已决,休要再提。”皇甫嵩转身,不再理会盖勋。
盖勋望着皇甫嵩的背影,满心不甘,一口老血喷出。
他知自己兵弱,无法独立起兵,无奈之下,也只能被迫前往洛阳述职。
京师朝堂之上,一片乌烟瘴气。
有司秉承董卓之意,上奏弹劾皇甫嵩,欲将其下狱治罪。
公卿以下官员,见到董卓无不卑躬屈膝,下拜谒见。
唯有盖勋,仅是双手作揖,毫无惧色地与董卓争论。
在场之人皆大惊失色,而盖勋却意气自若。
董卓忌惮皇甫嵩在军中的威望与势力,欲除之而后快。
本欲对盖勋一并惩处,可又怕激起太大的动荡。
董卓思量再三,最终放过了盖勋,直接将皇甫嵩投入大牢。
狱中阴暗潮湿,弥漫着腐朽的气息。
皇甫嵩身着囚服,面容憔悴,可眼神依旧坚毅。
他回想自己戎马半生,为汉室南征北战。
破黄巾、守边疆,立下赫赫战功,如今却遭此劫难,心中五味杂陈。
但他无怨无悔,心中对汉室的忠诚从未改变。
皇甫嵩的儿子皇甫坚寿,是董卓的挚友。
他听闻父亲入狱,心急如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