谁人不知道元军的凶残?
洪武六年,陛下派遣使者前去残元招降残元的太尉伯颜不花,结果大明使者被脱因帖木儿给杀了。
洪武七年,陛下又派李思齐去招降王保保,结果李思齐没被杀,只被砍掉了一个胳膊,回到应天府没多久就死了。
现在又派使者去吊唁?
大明能建立,可是建立在元朝覆灭的基础上。
残元恨不得吃大明的血肉,派使者……,跟送死没什么区别。
还有一个,这人选,恐怕得胡相决定才行。
“对了,正月时,朕封皇子们为蜀王,湘王,豫王,汉王,卫王,将原吴王改封为周王。”
朱元璋跟朱标委婉的表示过,自己当时定下的分封制度并不完美,看有不有什么办法,既能让其他儿子有个好归宿,又能保证后世子孙皇权不会被轻易夺取。
奈何两人商议了许久,都没想出个两全其美的办法。
朱元璋还记得,洪武二年,自己刚决定要分封诸王时,有个九品小官叶伯巨上书劝诫过,周朝分封导致群雄逐鹿,汉朝分封导致七国之乱,唐朝分封,才有了玄武门之变,以及后面的安史之乱;这些祸乱,并不是因为外族入侵导致的,而是由于内部权力的争斗引起的。
大明如若再行分封制,也只不过是重演历史而已,大明也只会重蹈覆辙。
前几日听那黄小子说的,自己刚一死,朱允炆那蠢货就急于削藩,而老四造了朱允炆的反,当上了皇帝。
这不就应验了那叶伯巨之言?
可,分封是自己提出的,而且力排众议给定了下来的。
现在再来否定,岂不是打自己的脸。
对于那些儿子们来说,没有封地,没有藩王的爵位,他们的日子也不会好过。
既然咱跟标儿都想不出一个两全其美的办法,还不如拿到朝堂上来商议。
众策之下,总有完美的方法。
“现在,朕打算让他们前往封地就藩。”
“在这之前,各位爱卿,有不有什么其他箴言?”
众人一脸疑惑,不明白陛下忽然提及藩王制度,是作甚?
这藩王制度,不是早在洪武二年就定了下来的吗?
现在再议这事,有什么意义?
再一个,老朱你的脾气,在场的哪位大人不清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