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2章 和尚发威

全都写的清清楚楚,详细无比,没有一丝一毫的疏漏……

重开科举,分设南北两榜取士的事情。

按照朱标原本的计划。

是他先有意重用太学学子,在朝中掀起一阵风浪,然后设法形成契机,提拔一员北方重臣作为基石。

再以此基石引出重开科举,分设南北榜之事。

但怎奈计划赶不上变化。

他看中的基石赵好德,在他刚开始布局掀起风浪的时候,直接一句话就掐死了源头。

有人检举他安排的太学学子,入户部后做事出了差错。

这本应当是风浪的开始。

但作为户部左侍郎,暂掌尚书事的赵好德,却直接开口这么说。

以往户部官吏做事也有差错,为何没人说什么?

为何现在,太子殿下提拔的人,进了户部没多久犯了错,就有人站出来检举了?

这让人怎么接?

凡事最怕上纲上线,更何况是上纲上线到储君太子的身上!

毫无意外,检举的人被重重责罚。

胡惟庸和浙东一系全都偃旗息鼓,后面不管朱标再怎么安排人,都没有再敢说些什么。

赵好德的刚正不阿,真让人又爱又恨啊!

没办法,路被堵死了,朱标只能想办法另寻他路。

用另外一种方式来完成他的计划。

也就是在这个时候,他忽然想到来一个人。

当初他舅舅大张旗鼓,带着他和老四朱棣,出城见的那个和尚姚广孝。

把他带回来到现在,朱棣一直没怎么注意过他。

成天就想着,怎么从舅舅那里,把亲兵副统领马勇弄过来,给自己当亲兵统领。

只有朱标时不时的留意这个和尚一下。

因为他对舅舅非常的信任,而且更加肯定他的眼光,这和尚肯定有常人所不能企及的能力。

所以朱标便把他的目的告诉姚广孝。

然后又顺便给了他一些权力,想着看看他的手段,能不能把这件事情办好。

事实证明,舅舅的眼光果然没错。

这件事情还真让他给办成了,而且他选的棋子居然还是胡惟庸!

几个在茶楼喝茶的年轻学子。

再加上几个在胡惟庸府中的锦衣卫。

他居然就将堂堂大明丞相,玩弄在股掌之中,还真是人不可貌相啊!

这人留在老四手里,还真是有些屈才了。

不能在战场上以一当十,冲锋陷阵所向披靡的,在老四眼里根本就不能算是能人。

要不,和舅舅说说,把这人给自己用用?

阴谋诡计,他身为太子不屑用,但手下总要有些这样的人。

就比如父皇麾下的锦衣卫指挥使毛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