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卷 探相府 第46章 羊脂玉牌

登凤阙 锦瑟轻寒 2021 字 23天前

南祁京城是在大颐王朝宫城的基础上建立起来的,四四方方的一座城。全城布局严谨美观,由宫城、皇城、外廓城三部分组成,波澜壮阔的岐水河自西向东穿城而过,孕育了满城的繁荣。

外廓城从东西南三面拱卫皇室居住的皇城与衙署林立的宫城,这是百姓和官员的住宅区,也是京城商业区所在地。外城郭每面各开三门,一正两副,共十二个门。城内的街道东西和南北方向排列,相互垂直,呈棋盘状,共有十四条东西大街,十一条南北大街,无数的胡同和巷子。其中,最宽的四条大街呈十字形连接外郭城的四个正大门,按东西南北向分别叫青龙大街、白虎大街、玄武大街、朱雀大街。这些纵横交叉的大街把京城分隔成一百余个坊里,每个坊里都有不同的名字,分布着大大小小的住宅、寺院、书院及市场,而其中最大的三个市场,分别是东市、西市和南市。

苍澜斋就坐落在城南靠近南市的一个幽深且清静的巷子里。

越国公府在城东,因而夏侯纾平时鲜少到城南一带走动,对城南的布局并不熟悉。不过苍澜斋在城中颇具名气,且往来无白丁,她只需随便打听一下就找到了。

苍澜斋的铺面不大,掩在一众老宅子里毫不起眼,甚至有点儿冷清,就连门头上的书有“苍澜斋”三个字的牌匾也因常年风吹日晒而有些掉漆了,处处透露出一股子古朴与年久失修的沧桑感,与它的名气十分不相符。

夏侯纾揣着一块玉进了苍澜斋,却见里面安静得出奇,连个上来打招呼的人都没有,一点儿也不像是开门做生意的。而后她略略一扫,不大的铺子里,只摆了五六个博古架,视线可及处,称得上极品的古玩并不多,但每件物品看上去都有着属于它自己的历史和故事。靠墙的架子上则零零散散的放着一些半新不旧的书籍,像是从别处寻来的孤本,在等着赏识它们的主人。

再往里面走了几步,夏侯纾才发现颇有些年代感的紫檀木屏风后面坐着一个身形清瘦但精神尚可的老者。

日光透过糊了纸的雕花窗户照进来,被窗户纸过滤后显得格外温柔,懒洋洋的洒在地上和烹茶的小桌子上。此刻,老者正悠闲地喝着茶,不时翻看着手中泛黄的书本,也不知道这到底是在做生意,还是在消遣时光。甚至都分不清他是苍澜斋的主人,还是客人。

夏侯纾平日里常跟府中的幕僚打交道,因而她清楚那些学识广博且与世无争的人,多半有些古怪脾气,或是自恃清高,不愿与他们眼里的凡夫俗子为伍,甚至连话都不愿意多说一句。或是自得其乐,厌恶别人突然扰乱他的生活节奏。又或是为人古板,喜欢独行其是,与人话不投机半句多。而今她是有求于人,自然不想给对方留下个粗俗无礼的印象。

眼见老者握着书卷看得入迷,夏侯纾不敢突兀打扰,便随手从博古架上拿了一本有着明显修补痕迹的书籍,那是一本前朝游士记载山川河流和各地风土人情的册子,像是誊抄的。

她一边翻看,一边耐心地等候。

老者的日子过得清闲,书卷也看得慢。他一边翻看,一边思考,整个人都沉浸在书海里,神游其中,不可自拔。大概看了四五页,他低头喝茶时才发现杯中的茶水空了,便提起小炉子上温着的茶壶添了一杯,随即十分惬意的呷了一口。

喝了茶,老者放下茶杯,又拿起那本书翻了一页,余光却瞄到一抹艳丽的红色,在他这间颜色暗淡老旧的铺子里显得十分亮眼。他不由得抬眸望向靠门的方向,正安安静静看书的红衣少女就落入他的视线。

像一幅画。

老者这么想着,索性也不看书了,目光柔和的望着对面的少女。

进出苍澜斋的多上了年纪的同好之人,又或者文人雅士,鲜少有像夏侯纾这样年轻生涩的女子。

见夏侯纾看得入迷,老者又等了一会儿,方询问道:“姑娘光临小店,所谓何事?”

夏侯纾闻声,赶忙将视线从书中移向老者。意识到对方可能就是自己要找的人,她微微欠身,恭恭敬敬道:“小女有一物件想请教苍澜斋主人,不知老伯可否引见?”

老者见她是个小姑娘,做事不急不躁,又彬彬有礼的,很是满意,遂爽朗一笑:“老朽便是,姑娘请进来说话吧。”

苍澜斋的主人姓常,名字不详,人们都尊称他为“常翁”,为人随和,如传言中那般温文尔雅、淡泊宁静,颇有些老庄风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