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1章 流言蜚语

登凤阙 锦瑟轻寒 1891 字 23天前

人声嘈杂的面食铺子里,几个穿着普通的中年妇人正一边吃面,一边交换着京城里最新的八卦,比大清早捡了十两银子还激动,

“你们都听说了吗?”一个黄衣妇人尖着嗓子神秘兮兮地说,“丞相府的二公子原本与越国公府的三姑娘订了婚约,也不知为何,眼看着越国公府的三姑娘都及笄了,丞相府才上门提亲,结果发现那三姑娘表里不一,并非像传闻中那么明理孝顺,性子可顽劣了。丞相府的二公子说什么都不肯娶,直接给退婚了!”

“难怪丞相府的人又把聘礼抬回去了呢!”另一个年纪稍长一些的蓝衣妇人突然感叹道,“之前听说夏侯三姑娘在赵王府里的事,我还真当她是个贤惠孝顺的呢。紧接着又传出她在家中开设赌局,妄议朝政之事,我就觉得这个姑娘胆子太大了,一般人家哪里压得住?就她这品行脾气,能与丞相府结亲,那已经是无上荣耀了!真是造孽!所以养女儿呀,一定要教养好!”

“谁说不是!”又一个身着红褐色衣裳的妇人闻言突然抬头附和道,“我有个亲戚以前是在越国公府当差的,听说越国公府的三姑娘小时候是养在外头的,自幼疏于管教,所以性格嚣张跋扈,蛮横无理!丞相府是书香世家,名门望族,相府的公子哪里受得了这个?所以这门亲事没结成,对于两家来说可能都是好事!”

“果然是将门虎女啊!”旁边的另外几个妇人不由得感叹了一句。

“不对不对,你们说的都不对。”坐在另一桌的一个妇人忽然插嘴道。她似乎偏爱绿色,身着湖绿色衣裳,白皙圆润的手腕上套着一个同样翠绿的翡翠镯子,头上还斜斜地插着一支碧绿的玉簪子。她见其他人的注意力果然被吸引了过来,才轻轻放下了手中的筷子,然后掏出手绢擦了擦嘴角,不慌不忙地继续解释说:“我听说啊,那越国公府的三姑娘是既凶悍,又丑陋,品行十分不堪!原本相府也是想遵守婚约迎娶她进门的,所以才带了礼物上门去下聘,结果却被他们家三姑娘无端戏弄,这才不得不退婚。如此无德无才又无貌的女子,养在家里那就只能当祖宗一样供着,试问谁家愿意聘娶呢?”

闻言,原先感叹将门虎女的那个妇人又饱含遗憾地说了一句:“可怜越国公一生戎马,宣和郡主端庄和善,竟生了这么个女儿……”

话音刚落,旁边的几个妇人突然笑了起来,其中一人调侃道:“我看你们就是狗咬耗子多管闲事,自己还是个身无几两银的平头百姓,居然去可怜富贵滔天的越国公。他们家三姑娘品行相貌再不堪,那也是含着金汤匙出生的高门贵女,生母还是宣和郡主,背后又有恭王府撑腰,日后要想寻一门好亲事,也不是多难的事。我看你们还是多操心操心自己吧。”

被嘲笑的妇人很是尴尬,但很快就被另一个妇人分享的八卦把话头岔了过去。一场一触即发的争执就这样无声无息地消失殆尽。

夏侯纾坐在马车里静静地听着这些流言蜚语,一边打量着那个浑身上下都是绿色的妇人。除了着装颜色比较单一,她的容貌、身形和旁人都没有多大差距,所以并不会多么引人注目,而她说的话明显就比其他八卦爱好者知道更多的细节,甚至连她戏弄王家父子的事情都知道。看来她就是幕后之人安排在街头巷尾之间传播谣言的棋子之一。

不过夏侯纾对绿衣妇人在这场突如其来的流言蜚语中担当着什么角色并不感兴趣,只是听完了她们的非议之后,她竟然不可思议的觉得其实流言也有它的好处。比如常常被母亲指责为不务正业的夏侯翊,也比如此时醉倒在温柔乡里的宇文恪,还有那些在暗中跳动的勃勃野心,他们都利用流言作为自己的保护色,放心大胆地做着各自的事。

云溪小心翼翼打量着夏侯纾的神色,见她毫无怒色,也看不出其他情绪,立马就坐不住了,愤愤不平道:“这些人就只会道听途说、造谣生非。你一个清清白白的大姑娘,什么时候跟丞相府得二公子定过亲了?这简直是无中生有!甚至连貌比无盐、性格乖张都说出来了,他们要是知道姑娘你其实是个心地善良,国色天香的美人儿,只怕眼珠子都要掉出来!”

心地善良?国色天香?夏侯纾赶紧摇摇头表示不敢当,这样的话她也不好意思说,更不希望云溪给她戴这么一顶高帽,只是觉得好笑。

夏侯翊在京中有着“谪仙”之名,容貌身形都无可挑剔,而夏侯纾作为夏侯翊同父同母的亲妹妹,她怎么可能如传言中那样貌若无盐呢?

夏侯纾回京这几年只是出门交际比较少,又不是从来没有见过外人,知道她长相的人并不在少数。远的不说,就说赵王妃寿宴上,因为事情闹得太大,关注她的人就不少。要不然眼高于顶的明嘉郡主怎么会在那么多娇妍明丽的高门贵女中看中她呢?

可见造谣之人毫无逻辑,听信谣言之人更是愚昧至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