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车停在了湖心亭较远的地方,夏侯纾紧握着手炉,小心翼翼地在雪地上迈着步伐,雪地上留下了一排排脚印,然而这些脚印很快便被纷纷扬扬的大雪覆盖了。
上了马车,董效便驾着马车往回走。
夏侯纾突然掀起车帘,目光穿过飘落的雪,心中闪现来时在路边看到的群丐。于是,她对董效说道:“董叔,我们去城隍庙吧。”
董效闻言愣了一下,不解道:“姑娘,这大雪的天,城隍庙无人管理,早已荒废,你去那儿做什么?”
“你只管往哪儿去便是。”夏侯纾说。
董效见她语气坚决,也不再劝说,调转了方向朝城外赶去。
尽管身处天子脚下,这座城隍庙却显得荒凉破败,四处残垣断壁,仿佛历经了无数岁月的洗礼。夏侯纾下了马车,踩着积雪,一步一步小心翼翼地往里面走。雪花在她的脚下嘎吱作响,回应着这安静而凄凉的景象。她心中不禁涌起一股淡淡的哀伤,这座曾经香火鼎盛的庙宇,如今却成了这般模样。
董效本想说什么,但看着她坚决的背影,只好全咽了下去。
在尘土弥漫的庙宇里,夏侯纾闻到了一股难以忍受的恶臭。她不禁皱起眉头,迅速环顾四周,目光最后落在一个角落里。那里,十几个小乞丐挤在一起,破烂的衣衫在寒风中飘舞,他们瑟瑟发抖,脸上充满了无助和恐惧,还有警惕与戒备。
夏侯纾身上的大红披风在雪光下熠熠生辉,与他们的破烂衣衫形成了鲜明的对比。那红披风在他们眼中,就像一把燃烧的火,刺眼而灼热。
夏侯纾心中一阵疼痛,她走近了那群小乞丐,看着他们冻得红肿的小手和小脸,她心中五味杂陈,眼眶微微湿润。
董效紧紧跟在夏侯纾的身后,见状捂着鼻子说:“这些都是无家可归的臭乞丐,这个时节,也只能躲在这里避风了。姑娘,我们还是回去吧。”
夏侯纾停住脚步,取了腰间挂着的钱袋递给董效,吩咐道:“你拿着这些银子去买些热粥和馒头,再要几条棉被,应该是绰绰有余的。”
董效愣愣的接过银子,又问:“你这是要给这些臭乞丐的?”
“你赶紧去办吧。”夏侯纾说,“救人一命胜造七级浮屠。”
董效犹豫了一会儿便走了。
夏侯纾环顾四周,小乞丐们一个个都冷得嘴唇发紫,看上去十分可怜。在天气暖和的时候,他们的生活还算过得去,但现在下了雪,他们不但无法讨到食物,连个遮风避雨的地方也没有。如果没人伸出援手,不用一两天,他们就都会丧命。
夏侯纾本来就不是个善于示好的人,所以见他们都对自己心存戒备,也没想过要用语言来化解这种尴尬,只是立在破庙中静静的看着大门方向。
大概半个时辰过去了,董效才驾着马车回来,同行的还有两个提着木桶与蒸笼的小贩。他们一看东西是卖给乞丐的,放下东西纷纷走了。
夏侯纾示意董效将东西搬进去,小乞丐们闻到了事物的香味,纷纷咽了咽口水,眼睛贼溜溜的盯着热粥和馒头,仿佛随时都准备一拥而上。
夏侯纾暗自轻笑,然后揭开装着热粥的木桶,用勺子搅了一下,破庙里顿时粥香四溢。她再次抬头看着他们,对着他们说:“都排好队,一个一个来,谁也不准抢,否则谁也别想得到。”
小乞丐们一听,立刻忍住了疯抢的冲动,纷纷排好了队。
夏侯纾让董效负责将馒头一一分发给小乞丐们,而她自己则负责为他们分发粥。这些可怜的孩子一拿到食物,便狼吞虎咽地吃了起来。他们太久没有品尝过热腾腾的食物了,所有的食物在短时间内便被一扫而空。
夏侯纾看到孩子们的吃相,心中一阵心疼。她深知他们在寒冷的夜晚需要更多的保暖措施。于是,她再次让董效将剩余的棉被分发给他们,还有那些剩下的铜板。她希望这些微不足道的物资能够帮助他们在寒冷的夜晚中多一份温暖。
随后,一个大一些的男孩召集了所有的小乞丐过来给夏侯纾磕了个头,感激道:“姐姐,谢谢你,你的大恩我们没齿难忘!”
“你叫什么名字?”夏侯纾问。这年头,懂得感恩的人已经不多了,亏得这孩子还是个有心人。这样的人,应该好好活着,而不是在这风雪天衣不蔽体、挨冻受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