浪荡渠之畔。
刘德然见刘普走远,回过头感慨到:“以前在幽州、九江,无官无职,事情也不多,钱倒赚得不少,大家也很尊重我。如今在袁公路属下,他既不听谋划、建议,又不肯放权,总感觉处处不顺,处处掣肘。”
刘备:“大汉实行的是察举制度,被举荐者尊举主如父母、兄长。甚至发现上官、举主有贪污腐败、失职渎职行为后,揭发与越级上报都被视为品德有一定问题,会被官场、士林、百姓舆论普遍谴责。你难道想被谴责?”
刘德然连忙摇手:“没那么严重啊,我所遇到的,不过是与上司不合,与上司有严重犯罪相比,不过是小巫见大巫。”
刘备:“既只有一点不合,就放弃大好局面?你不是一直说,即使做不到郡守、刺史,也要争取做一做县令?”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刘德然:“我们一起长大,你是了解我的,知道问题不在我身上。父亲一直要我走仕途,抱有不小的期望,并想尽办法使我成为卢师弟子。我虽智谋和武艺不如兄,做事也算勤恳可靠,在贸易、运输、算账等方面都有专长,如今也是百石吏,算是实现了父亲的期望。”
这一年多,刘德然作为天上人间的掌柜,承担了日常管理工作,常与达官贵人、三教九流接触,待人接物已经颇圆融,眼界也得到巨大提升,所谓士别三日当刮目相待,就是说他这些人。
刘备:“是啊,我也不相信你会主动跟上级闹矛盾。”
刘德然:“袁公路父亲是太仆,颐指气使、不听建议也就罢了,我还算能忍受。袁胤一无能之辈,胡乱指手画脚,若非靠着家族影响,能作成什么事?你不是想离开雒阳么?到时候你去哪里我去哪里!你做官,我做生意!”
这也是东汉的时代特点,法令松弛,经常大赦,刘德然才能把官商*勾结之事,说得那么理所当然。
“明白了,袁胤才干人品普通,所以你耻居其下。”刘备算是听出来了,刘德然能够接受他指挥,能够接受袁术颐指气使,但绝不愿意接受袁胤颐指气使,“我这次来,有三件要事,一件也不轻忽。九弟若不忍耐,不仅你我仕途数年之内难以寸近,就是‘钱’途也会大受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