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84章 王匡一死皆大欢喜

汉起 赤血萌萌 1218 字 11天前

身在青州,同是泰山人的于禁,在得知王匡被刺身亡后,感慨道:“王匡的一生,前半生慷慨,后半生吝啬;前半生宽仁,后半生刻薄;前半生仁义守礼,后半生不择手段;前半生屡次救人危难,后半生滥杀无辜。真搞不通,人怎么会变成这样。”

陈纪:“权力使人腐化,欲望使人疯狂!”

王匡之前的好友,蔡邕上书祝贺董卓,猛烈批评王匡:王匡派遣属官刺探管理百姓,若有小罪,立即抓捕,严刑拷打以图钱谷赎罪,迟疑不给的就夷人宗族、灭人家庭,可谓暴虐至极。今死矣,乃国之大幸,民之大幸。

小主,

正如蔡邕所言,王匡的死轻如毫毛,承担了河内人一段时间所有的欢笑点,令河内百姓拍手称快,如同过节!令被他勒索过残杀过的世家豪族,无不烧香吊唁自家亡魂。

袁绍只是处置了刺客,并未追究幕后的曹操,虽然他隐约知道曹操做了“坏事”,但一个死去的王匡绝不如一个或者的曹操,而且河内士庶的愤怒需要有人承担。

可曹操没有预料到的是,杀王匡,并未收编到泰山兵。

颜良所率的泰山兵,与韩浩等率领的河内兵直接投靠了袁绍,袁绍为王匡举行了盛大的吊唁仪式,以收人心,之后自领车骑将军、河内太守!

曹操又请为济阴太守,这是袁绍之前的职务,袁绍不许,而以堂弟袁叙(同父异母的亲弟)为济阴太守。为了安抚曹操,将河内兵中的千人分给他。

曹操虽势力有所扩展,依然不高兴。痛定思痛,分析没有达到目的的关键原因是自己隶属于袁绍属下,名声不够显着,又没地盘。回想昔日任济南相却辞职,越发叹息后悔,越发想谋求安身之地。

乱世之中,有兵,有粮最重要。曹操几乎每天住在军营,白天操练士卒,早上傍晚召开会议,晚上夜读兵书,研究地理,将自己的三千士卒牢牢抓在手里,力争早日练成精锐。

。。。

北线袁绍牵制了董卓军主力,就给南线的袁术、孙坚创造了机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