虑天时、地利、人和,刘备终非袁绍之对手,不若结好袁绍,以为子孙计。”
蒯越:“不然。
其一,袁绍拥立废帝讨伐董卓,与当今皇帝结下仇怨,久之必与皇帝不和。
其二,袁绍入河北,迅速取冀州并州之地,并令刘岱、曹操先后领兖州,袁谭讨青州,初时却如光武入河北。然而如今七八年过去,依旧不得消灭公孙瓒、一统河北。
其三,二袁本兄弟,却不能相容,各有拥护,互相讨伐。
此三者,天时、地利、人和皆无,可见袁绍缺乏光武之才略、度量、手腕,绝非定乱之人。”
蔡瑁、蒯越之预估,刘表更相信蒯越判断,猜测刘备有光武之心,也有光武之力。
而刘表不仅不站在刘氏宗亲立场给刘备支持,反而担心刘备取胜,下一步将夺取荆州,生出了扶弱锄强之心。
小主,
于是派遣使者,意图说服袁术放下孙坚之死的芥蒂,从对抗走向合作
之后,双方货物通畅往来,刘表、黄祖还给袁术提供一些军粮上的资助,将庐江、豫章变为抵御刘备、保护荆州之前沿。
……
益州
自董卓死后,关中旱灾、蝗灾,李傕、郭汜互斗,马腾、韩遂、羌胡屡侵略,司隶、关中居民四处逃亡,其中逃入汉中者,超过20万口。
张鲁布米于道旁,救济流民,收揽逃人,分给田土,吸引教众,拣选壮丁,操练军队,势力日益强大。
北拒曹操于秦岭,南攻刘璋于巴地。
刘璋虽熟读儒学,却性格懦弱、胆小,无统兵之能,将大权委任于麾下重臣、大将。
刘焉早死,刘璋在巴蜀之地素无根基,缺乏平衡北方流民与本地豪族的政治手腕,引起了外来人与本地人具都不满,一部分与汉中张鲁勾结,一部分与荆州刘表眉来眼去,统治岌岌可危。
蜀郡成都张松,得刘璋父子重视,任益州别驾从事,位高权重,乃是本地世家豪族的翘楚。
张松相貌短小,而才干杰出,屡次给刘璋建议用严刑峻法治蜀,而后北出汉中,以争天下。
刘璋虽知其然,不能用张松之计,反倒是责备张松为人严苛。
这几日,张松得到自河北诏书,言刘备称王之事,皇帝诏书以刘备为叛逆,要求益州牧刘璋共同讨伐。
张松也接到过安东来的表章,劝刘璋自立为蜀王,与刘备互表相王。
张松私下道:“主上懦弱,非定乱之主,难以依靠。
为家族、子孙计,从袁氏、刘表、张鲁、曹操,抑或是从安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