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照记忆,此地是他身前主家渚氏领地的边鄙,人烟没渚邑那等大城及周边稠密,但山野之间,还是有人居住,一些靠狩猎为生的猎户,还有不愿上缴更多收成而选择在山里自辟田地的野人(平民),都会选在远离城邑的山中聚居落户。
正如先秦一篇《击壤歌》言,日出而作,日落而息,凿井为饮,耕田为食,帝力于我何有哉?这类人群,虽未脱离整个社会,但是他们不仅不是此地渚氏领地秩序下的一员,反还要远离躲避渚氏的“帝力”,以免为其所加。
如此,这类人烟,并不好找,但他们虽聚居山野,大部分生活物资自给自足是不成问题,但总有些如盐这类生活必需品,要出山与人交换才可得,如此便有迹可循了。
并且阿木隐约还有相关记忆,虽似是惊鸿一瞥,哪怕当时他自己都未曾注意,但王越检视起来,就如掌观纹,可以分析浏览他过往有意无意看到过的所有事,并在脑中呈出影像。
几年前,渚氏一位武士追逐着一头黑熊,远离了村邑,最后在一处山林里将之杀死,而后仅靠几人之力难以弄下山,便着人通知安排上山帮忙,阿木也是上山的奴隶之一,便在众人回程之时,曾隐约一瞥山林人际,但那些人并未路面,只是避开了他们一行,藏于林间一端。
由此可见,那一代就有人烟,至少,是他们活动范围。
以王越之能,若到达那一处,然后再寻过去应是不难,至于找寻到之后,那些人却不愿接纳?
呵呵。
心下计议已定,王越就离了避雨大石,直接下到路上,临行前,他回头看了看不远那处山坡,经人一番收拾后,又被大雨冲刷,此刻却连血迹都看不到了,若非昨日所见,谁知那里杀戮事?
回头,上得大路,王越往后这一路,走的十分小心。
一则雨后泥石路面泥泞不堪不好走,二来此地还是渚氏领地,是他们人马活动范围,若是一不小心,迎头撞上,岂不是倒霉至极?
另外,也是警惕道路左右山林中可能窜出来的猛兽。
老天爷可没为猛兽划分活动范围,想那《水浒传》景阳冈上,何尝不是大道,可却有一条吊睛白额猛虎专门守着,坑害过往行人,以至于常人过山,非得正午时分,组成大队人马方敢通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