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章 缘灭

相传上古时期,人族与妖族饱受魔族的杀戮欺辱。人族几大部族的领袖联合妖族,经过漫长艰苦的战争,终于将魔族驱赶出中原大地,史称——开天之战。没有了魔族的欺压,人族和妖族终于过上了丰衣足食的幸福生活。但好景不长,由于人性中欲望的驱使,人类中的几个最大的部族之间开始了互相征伐,都想着要将别的部族吞并奴役,让自己的部族成为整个中原唯一的主人。

几大部族互相攻伐,历时十三年。人族和妖族的人口急剧萎缩,当某一天各大部族终于意识到,如果继续打下去,极可能人族和妖族将失去压制魔族的力量。遂经过协商,按照当时各大部族残余的实力,将中原划分为五块区域,各方就此休战。

经过一百多年的休养生息,其中的两个大部族认为自己已经具备了打败其他部族的实力,暗中协商,一同征伐其他三大部族,然后平分天下。又是经过了八年的战争,野心勃勃的两大部族还是高看了自己的实力,被三大部族击败,部族的人口和土地被三族占据。

或许是因为百年间接连两次的大战让人妖两族付出的代价过于惨烈,或许是因为三方制衡本就是世间最稳定的结构。近一千年间,中原大地安乐平和,三大部族之间仅有偶尔发生的小摩擦,经过漫长时间的发展,三大部族经过几次制度的改革,改部族制为君主制,先后成立了国家。分别为中原西北部的大晏国、占据东北部和中部大部分区域的大曲国和南部沿海的大曦国。

其中大曲国最是实力强大,且文化昌盛,以中原正统自居,称大晏国为西蛮、大曦国为南夷,其轻蔑鄙视之意溢于言表。两国自是不满,但奈何其时大曲国势熊力大,两国也只好忍气吞声,只敢在心中暗骂诅咒。

大曲国第三位皇帝刘祺,雄才大略、文武兼备,在位前十年激励民生、厉兵秣马,同时联络大晏、大曦两国,互相订立盟约。十年后三国连手,再次将魔族杀得溃败千里,一直将其全族驱赶至归雁山脉以北的不毛荒原,并于归雁山脉通往中原的四处山口处修建镇北、镇魔、定鼎、不归四城。彻底断绝了困扰中原几千年的魔族之祸。

武功已绝顶,雄心勃发的刘祺又接连发布统一文字、改良造纸术、建造书院等一系列文治改革,并于驱逐魔族后的第二年,发布华历,称当年为华历元年,强令大晏、大曦两国使用华历及文字。

大晏和大曦两国自是不堪其辱,但奈何刘祺携驱逐魔族的大胜之威,在人族之中声势一时无两,两国也只好暂时忍气吞声。但是哪里有压迫,哪里就有反抗,战争的种子又一次被埋下。

文治武功皆已达到顶峰的刘祺,开始了一项更高的追求,听信方士之言,开始迷信长生不老之术。长年累月的服食方士进献的所谓长生不老药,刘祺的身体渐渐变得虚弱,神智也时常混乱。朝中商议国事之时,有些大臣会得到莫名其妙的赏赐,而下一刻,这些得到赏赐的大臣却又突然被下令全家抄斩。至于宫中服侍刘祺身边的宫女太监则更死的更多。

刘祺偶尔在清醒的时候,知道了之前做下的错事,都会痛心疾首的责怪自己,但过不了几天,便又故态萌发,如此反复多年。宫中朝中众人开始变得人心惶惶。

终于,在一个雷雨交加的夜晚,神智又变的不清醒的刘祺,被几个随身的太监宫女捂死在龙床之上。

这一年是华历8年,刘祺时年38岁。

刘祺死时正值壮年,膝下虽有五子,但却始终没有确立皇储人选。一时间大曲国内派系林立,五位皇子及其身后的各大势力开始了皇位角力,大曲国内血雨腥风。

眼看着大曲国内乱渐生,蛰伏多年的大晏和大曦两国那会放过这种好机会,同时起兵攻打大曲国。忙于内乱的大曲国众朝臣顿时被两国迅疾的攻势打蒙了,好在当时负责大曲国镇魔城的郑奇英大将军率领五百亲卫日夜兼程,一路收拢溃兵及沿途各城军卒,三日间疾行五百里,赶到涪城,将十数万大晏铁骑拦住,避免了大曲国二都之一的武神城被两面夹困的窘境。

郑奇英以一己之力抵挡住了大晏铁骑,被打蒙的大曲国军政朝臣这时也幡然醒悟,经过紧急磋商,在太后及一干军界大佬们的推举之下,刘祺的第三子刘熹继承大统,登顶帝位,其余四子尽皆封王,皆大欢喜。

内部一统,上下一心的大曲国顿时显示出了其强大的军事实力,调集镇守二都之一文圣城的文圣军全部,昼夜兼程赶至武神城外,与守卫武神城的武神军将大曦国的二十万大军团团围困在武神城外。

大曦国自恃军容鼎盛浑然不惧,一面加紧攻打武神城,另一面则分兵抗衡远道而来兵困马乏的文圣军。同时暗中派快马奔赴西北,催促大晏国的铁骑尽快赶来支援。

哪知快马刚刚派出不到一日,便又折返回来,同时带回一个让大曦国惊恐交加的消息。镇魔城大将军郑奇英已于三日前击败大晏铁骑,目前正在衔尾追击大晏国残部。

当日夜,两支从大曦国内来的使团来到了武神城外,其中一支进入了大曦国的军营之中,另一支则进入了武神城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