皇帝之所以先召见南书房行走的官员,是因为这些人对他来说,都是“自己人”,有些话他可以和这些大臣们说,有些事他可以和这些大臣们先商议。
如果叫议政大臣们过来,那就会成为定局。
比如……他觉得太子不能堪当大任,加之腿有些瘸了,不该继续做储君,南书房的大臣们会给他一些建议,皇帝可听可不听,而议政大臣们,一旦商议出结果来,就连皇帝都很难改变。
梁九功很快让张鸿绪派人去传旨了。
皇帝突然要召见所有南书房值守的大臣,众人都非常吃惊。
加之都快午时了,皇帝召见的又急,不得不让人猜测这其中的原因。
来的最快的就是陈廷敬,一来他住的地方离畅春园比较近,二来……他之前就在外头溜达,正巧遇到了传旨的太监,便直接进宫了。
随着南书房大臣们一个个到了皇帝听政的澹宁居,皇帝也渐渐冷静下来了。
他有些急了,应该改日再召见这些大臣。
外头现在肯定议论纷纷。
不过,储君的废立关乎国运,他又怎能不急?
于是乎,这些连午膳都没用的重臣们,在澹宁居待了整整一下午,直到天快黑了才离开。
这些重臣们,有的赞同废太子,有的则奏请皇帝再缓一缓,还有的并未表态。
皇帝最终没有下定决心要废太子,因为……他想再等等,万一太子的腿伤慢慢恢复了呢?
万一太子改了他那些臭毛病,越来越出色了呢?
皇帝觉得自己现在还是年富力强的时候,没必要这么早做出决断。
他还想再给自己养大的儿子一个机会,也算是给自己机会。
当日夜里,胤禛便得知了这个消息,而且,给他送秘信的还不止一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