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月中旬的一个清晨。
大清早的,华兴蓉城研究所人工湖上的黑天鹅都还没开始营业,U1大楼里却早已灯火通明。
李晓峰蹲在礼堂后台,手指发颤地检查着胸前的工牌。早在几天前,“中级网络工程师” 这几个字就出现在了他W1个人主页下面的职位栏目里。
“晓峰!你的发言稿!”同事王涛小跑着递来文件夹,他刚在非洲晒黑的脸上还带着汗珠,“雨晴说要把你在毛里塔尼亚的故事讲详细点。”
李晓峰接过文件,看到自己去年穿着校服在蓉城工业学院机房拍的照片被印在首页。
那时的他正皱着眉头研究路由器,桌上还摆着吃了一半的方便面。
而现在,大屏幕上的项目集锦里,有他在撒哈拉沙漠调试设备的画面,烈日把他的安全帽都晒变了形。
“听说今天会发奖金?”走廊那头传来几个年轻工程师的议论声。
来自巴西的佩德罗用带着口音的英文问:“听说普通贡献者最少也能拿三个月工资?” 他手上还缠着纱布—— 半个多月前在亚马逊雨林外围基站附近干活时踩空了台阶小臂被摔成骨折。
上午九点,能容纳千人的礼堂座无虚席,这次除了IT运维支撑部全员参与之外还邀请了各区域IT和各国业务代表以及部分本次项目的卓越贡献者一同参加。
礼堂前方,二十七块电子屏幕整齐的排列在台上。
陈默扫过最中央屏幕上的大字:海外网络平均时延降低42%,跨国会议效率提升300%,故障响应时间从48小时压缩至2.7小时。最醒目的是项目进度条——100%完成的绿色标注着“提前109天”。
当其他电子屏同时亮起时,德国慕尼黑实验室的金发工程师安娜突然指着其中一块屏幕惊呼道:“快看!我们在里约热内卢的办公室!”
画面里,巴西团队正在绿植墙上挂横幅,佩德罗的徒弟卡洛斯踩着梯子,把葡语写的“华兴网络连接世界”贴得歪歪扭扭。
新加坡办公室里,来自马来西亚的华裔工程师陈嘉豪对着镜头展示当地特产榴莲:“等你们来庆功,榴莲管够!”
“安静!要开始了!”坐在第三排的王涛捅了捅身边的同事。
全场灯光暗下的瞬间,大屏幕上突然展开一幅巨大的世界地图,357个光点如同星辰般闪烁。
陈默走上台时,掌声持续了整整一分钟才停息。
他今天特意穿了件浅蓝色衬衫 —— 这是项目组在柬埔寨团建时买的纪念品,当时他们正在调试东南亚第一个智能节点。
“让我用最直白的话告诉大家我们做了什么。” 陈默点击遥控器,大屏幕出现两个对比视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