栗妙人本以为自己精心策划的计谋能够顺利得逞,但事与愿违,最终还是以失败告终。然而,她并没有因此而气馁,反而迅速调整策略,决定利用自身的优势来挽回局面。
于是,当再次见到刘启时,栗妙人立刻装出一副娇柔、楚楚可怜的模样。那水汪汪的大眼睛里噙满了泪水,仿佛受到了天大的委屈一般;她微微颤抖着嘴唇,轻声诉说着自己所遭遇的不幸和挫折。
果不其然,刘启看到这般柔弱无助的栗妙人后,心中不禁涌起一股强烈的怜悯之情。他连忙上前安慰,并关切地询问起事情的经过。
栗妙人见时机成熟,便趁机向刘启提出想要培养属于自己的势力。她言辞恳切地表示,如果有了足够的力量支持,今后定能更好地为刘启排忧解难。
刘启听后,毫不犹豫地点头答应下来,并承诺会在即将到来的大考之中,为她寻觅合适的人才并收归所用。
终于,到了大考之日,刘启亲自莅临考场视察。他坐在高位之上,目光威严地扫视着下方众多考生。随后,他转头询问身旁的主考官:“依你之见,此次考试谁最有希望夺得状元之位?”
主考官略作思索,然后恭敬地回答道:“回陛下,臣认为当属金王孙此人最为出色,无论是文章辞藻还是经义理解,都可谓是出类拔萃。”
刘启听完点了点头,但紧接着又暗暗向主考官使了个眼色,示意他将金王孙列为榜眼。主考官心领神会,自然明白太子此举乃是要把这份人情留给自己去做。就这样,一场看似公正公平的科举考试背后,实则隐藏着权力的交易与人情的往来。
这一切都没能逃脱刘恒那锐利如鹰隼般的法眼,然而,令人诧异的是,刘恒并没有立即传召刘启前来,对其严厉斥责。相反地,他选择了按兵不动,宛如一头隐匿于黑暗中的猎豹,静静等待着最佳的出击时机。
原来,刘恒心中早已有了一番盘算。他深知此次事件或许能够成为一个绝佳的契机,可以顺理成章地将刘启调离王宫,从而创造更多的机会让刘启与薄巧慧相处,增进彼此之间的感情,为他们的未来打下坚实的基础。
终于,到了发榜的日子。果不其然,金王孙虽然才华横溢,但终究还是只摘得了榜眼的桂冠。
而就在此时,刘启看准时机,向金王孙抛出了橄榄枝,表示只要金王孙愿意为自己效力,便会出手相助,让他荣登状元之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