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7章 激动紧张的拍摄

在广袤无垠的火箭发射现场,一座气势恢宏、高达五层楼的发射架如钢铁巨人般巍然矗立。

发射架两侧,两条机械臂宛如灵动的长蛇,缓缓伸展而出,恰似两根修长而精准的筷子,稳稳当当地夹住了一个长约七八米的神秘物体。

远远眺望,这物体就像一个令人瞩目的巨型“大烟花”,在阳光下散发着不锈钢独有的光泽。

可别轻易小觑了眼前这个看似平凡的“大烟花”。

虽说它只是一个道具,但其内部构造精细得如同精密的瑞士钟表,发动机、助推器等各类功能部件无一缺失,每一个细节都处理得恰到好处,整体性能丝毫不逊色于真正的火箭。

更令人惊叹的是,这个“大烟花”并非徒有其表,而是真真切切具备发射能力。

据厂家经过反复严谨计算得出,它发射的极限高度可达五千米,这一高度对于《往返地球》剧组而言,恰好能够满足全部拍摄需求。

对于知名导演陈浪来说,拍摄火箭从天而降,被机械臂稳稳夹住的镜头并非难事。

毕竟在影视拍摄领域,有一种巧妙的拍摄手法——倒放,运用这一技巧便能轻松实现。

然而真正的挑战是,这枚独一无二的“大烟花”仅有一枚,成败在此一举,是骡子是马,马上就要拉出来遛遛了。

眼前这座临时搭建的发射基地,也不是一般的工程,其建造成本高达一个亿,是当地政府与企业携手合作、共同打造的杰作。

吟诗小达人为拍一部电影,可以建设一座城,以如今陈浪在影视界的地位和排面,为拍摄这部科幻大片,建造一座专属的发射基地,也并非什么遥不可及的难事。

而且,这座发射基地在《往返地球》剧组完成拍摄任务后,也不会面临被拆除的命运。

这座发射基地将华丽转身,成为当地的一处特色景点,凭借独特的魅力吸引全国各地的游客慕名而来,感受航天与影视交织的奇妙氛围。

就在这时,火箭专家郑工程师神情专注地走到陈浪身边,与其交流道:“火箭升空至三千米左右时,会发生爆炸……”

陈浪微微点头,认真聆听后,沉稳地回答:“那就麻烦郑工了。”

为何升空的火箭要特意安排爆炸呢?

原因其实很简单,眼前这个‘大家伙’,目前还无法实现回收技术,在下落过程中难以控制,一旦出现严重事故,后果不堪设想,这责任谁都承担不起。

而陈浪的拍摄需求不仅包括筷子夹火箭的精彩镜头,火箭在空中爆炸的震撼画面更是必不可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