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0章 媚外的原因

在60年代前后出生的人,很多对于出国都有着一种执念,有的人甚至把出国定居当成了人生的终极目标理想。

关于这一点老陈是印象非常深刻的。

他记得在1990年的时候,很多人还都是拿着100多块钱的工资。而那些去邻国南韩打黑工的人,一个月就能挣到五六千了。

去岛国打黑工的挣的就更多了,据说每个月能挣上万块人民币,去欧洲米国的工资还要更高。

现在感觉没什么,也不过就是1000多美金而已,而在那时候都觉得是非常了不得的一件事儿。

那可是国内普通人收入的上百倍了。

出去打黑工的人都是刷盘子,去工地干一些最底层的苦力工作,但是却能有这么高的收入,让人们无比惊叹。

每一个出国打工回来的人,立马都变成了富豪,当时给人们的冲击是极大的。

当时的人们普遍认为国外的人每一个都是百万富翁。

那时候人们都说外国的月亮更圆一些,其实这是有原因的,绝不是盲目的崇洋媚外。试想一下在国外做最底层的工作的人,收入都是自己的100倍。

那就相当于现在某个国家,刷盘子一个月能挣30万的工资,那是什么概念?

宣传的理想和崇高的目标,一直以来的思想教育,在现实面前都被击得粉碎。仅仅收入这一点,就把很多人的信仰给颠覆了。

再加上一些报刊杂志,不停的宣传着外国有多好,各方面有多么先进,人们的道德水准有多高。

这让那个时代的知识分子都非常向往国外,大学教授去外国刷盘子这种事儿十分常见。

那时候谁家有个海外亲戚,那是让人非常羡慕的,简直就是高人一等。

也就是在这种背景的情况下,胡国强选择了出国。

出国的时候胡国强在国内已经算是处级干部了,前途一片大好。但是他还是放弃了国内的一切,选择到国外生活。

他的档案也就到此为止,再没有其他任何记录了。

当时对于绝大的很多人来说,只要走出去就意味着成功了。

老陈有些好奇,他想知道胡国强出国以后的生活怎么样,不过又苦于没地方查,他就试探着去网上搜。

结果找到了一条2022年的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