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十九章

长寻坡[种田] 英桃 3337 字 9个月前

第四十九章

穿越长长的平原,火车终于抵达了重点。

提着两个大袋子的黎阳出了站台,入目便是鞥一片乳黄色的建筑,再往远处看,一个个尖尖的顶,刷着各种颜色,仿佛童话书中令人惊喜的彩色页面。

坐上公交车,黎阳目不转睛的看着外面,街边的楼并不高大,却特别有特色,让人惊叹。

公交车到了学校门口,黎阳下去的时候,袋子太大,被门挡住了,车上的两个男人一人一把,帮他推了下去。

还没来得及说一声谢谢,公交车就离开了。

这个老牌学校的开学这几天,校园里格外热闹,一群来自五湖四海的学生齐奔这里,都为了共同的一个目标。

不用黎阳开口问,就会有人主动帮他拿东西,热情的询问着所在的系,一直给带到住宿的地方。

315,黎阳所在的机械系分配的宿舍,一共六个人,黎阳是最后一个到的。

当然,并不是黎阳晚了,而是另外五个人家里远,怕赶不上火车,早到了。

打完电话,黎阳回到宿舍,睡觉的人也醒了,出去的人也都回来了,六个人整整齐齐的,全了。

涂林是本地人,他学习成绩非常好,如果高考考的是俄语,他可能还能比现在多出二三十分……

六个脑袋凑到小小的桌子边,看着上面的白纸黑字。

“课本什么时候发?”有人问道。

刚下火车的黎阳拿着搜挖出来的书,看了几个小时,在眼皮粘在一起之前,把书放在了桌上,说了一句,“我的这个,你们可以先看……”

屋子里只有一个人在睡觉,剩下的床铺都是铺好的行李,人不知道去哪里了。

打电话的人一般都不会时间太长,一个人平均一到三分钟,没过多久,电话就到了黎阳的手里。

公用电话的按键上面的数字都没磨没了,不过靠着还能看清楚的数字,黎阳还是拨通了棉花厂的电话。

“我跟人打听了,咱们学校从去年开始实行学年和学分制并行的政策……”说话的是来自西南省市的彭东,“分必修课,选修课,还有专业课。”

“除了这个还有二学位和辅修。”郑清源跟着道。

他们一群人坐在板凳上,翻找了好几个小时,又寻出来十几本他们学科要用的教材,然后拿着书,回到宿舍就开始学了起来。

涂林点点头,“我爷爷,我爸妈和两个叔叔都在苏联留过学。”

“真是前人栽树,后人乘凉。”早上的时候,六个人一起感念师兄们的好。

一觉睡到不知道几点,屋子里还有点亮光,黎阳拿出怀表看了一眼,好像是四点左右。

没人刚上大二就卖大一的书,他们这算是运气好的了,虽然到现在也没凑齐一份,但是有的看,大家就先拿一本学着,学完了再互相看,咋也比半个月之后再开始强。

胖大婶点头,声音洪亮,“我听清楚了,这就是一份。”

最后快要挂电话的事情,接线员问黎阳过年的时候回不回海城,这个黎阳真不知道,他到现在也不知道课业的强度。

看着宿舍里的光,黎阳想,他记得同系的师兄说过,学校晚上十一点到七点熄灯……

学校的邮箱很好打听,绕过几个楼就到了,半路上,黎阳还看到了几个公用电话亭,心里十分雀跃。

书店里关于机械的书籍不少,但有三分之一都是俄语的,而且还都是好多年前的书,黎阳看到涂林拿起一本翻看,问道:“这、这个能看懂吗?”

奋战两天后,到了开学的日子,几个人拿着书去教室,认识同学和老师,一边听一边记下来这半个学期的安排。

食堂的饭菜分量都大,味道也行,除了涂林和向宇他俩,黎阳等人可都惊喜坏了。

不过这个问题他很快就有了答案。

明明是新生报道的日子,往来的人也很多,校园里却很安静,太阳大,但是却不灼热,亮亮堂堂的。

把信发出去,电话亭外面排队的人依旧很多,黎阳又在校园里转了转。

回去之后,黎阳把这个事情写到信里,这封信不会立刻寄出去,等他写的页数够多了再说。

这里的人都是刚从高中毕业,初中高中三年只学十科左右,高考只考七科,现在纸上的课长长的一溜,下面的小结那里数字是十四。

扫荡了好几个宿舍,只借到了三本书,六个人齐刷刷的去到学校后门的二手书店。

不再抱有任何奢望,黎阳老老实实的找了一个开始排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