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十二章
吃完饭,许教授跟黎阳和杨帆探讨了一下机械发展的未来方向,他晚上要坐火车回海城,只一个人走,不让任何人送他。
离开的时候,许教授给黎阳留下了两本书,是他从前留学时的德语教材,让黎阳慢慢看。
黎阳跟着他一起离开了教职工宿舍,看着许教授一个人顶着风雪往校门走去,直到看不见影子。
回到宿舍,黎阳躺在床上,想着今天见面的情景,许教授并没有长者和先辈的架子,相处起来更像是个朋友,谈话间,让黎阳了解到,自己和他现在走的都是一条崎岖的路。
徐国华从小在海城长大,到了这里有点不适应酷寒的天气,缩在被窝里,身边好几个热水袋。
他没睡着,黎阳正好也没有睡意,俩人在被窝里,小声的说着话。
交流团的行程结束的那天,很多学校、工厂和企业的人到火车站送他们,黎阳和宿舍的人一起凑钱,买了一大包的夹心糖送给了那位拖拉机厂的工程师,他很惊讶,收下以后,摸遍了全身,最后回赠了一支钢笔。
目送着他们上了火车,伴随着感谢的声音,长长的火车开动了,缓慢的驶出站台,开向遥远的北方。
客人走了以后,各个省市大学的人没着急离开,他们要等着整理好所有的演讲稿,拿着这些齐全的材料回去,跟其他人共同分享和学习。
黎阳被他推到楼下,宿舍门口挂着厚厚的棉门帘子,门帘子里面站着一个几乎跟门框差不多高的身影,熟悉的让黎阳惊喜万分。
黎阳“嘿嘿”的傻笑着,伸手拍掉谭帅头上的雪,“不单沉了,还能给你开车,可不能卖便宜了。”
“那几个是弟弟啊。”黎阳满脸都是笑,“这个是哥。”
男同学不能去女生宿舍楼,女生也不能进男生楼,都是由宿舍管理员来传话,宿舍管理员不愿意一趟趟的上楼,就在楼道里喊,哪个宿舍的谁谁谁。
这种都是相处了很久的男女朋友,要各自回老家了,分别时间久,有很多话想要说。
大雪纷飞的日子,黎阳去德语系找到了徐露露学姐,向她借书,学德语。
刚说完,李奇伟就被喊了下去,女同学是他的老乡,让他帮着往家里捎点东西,她过年要去南方打工挣钱。
被他扑的后退了一步,谭帅伸手兜住黎阳的屁股颠了颠,道:“够沉了,趁着过年应该能卖个好价钱。”
李奇伟看向黎阳,满怀期望的道:“阳阳,你帮我说两句话吧。”
黎阳笑着刚要开口,就听到舍管粗犷的声音响起来,“315,315的黎阳!”
“说的有道理。”谭帅附和道。
这次放假的日期长,有两三个月,宿舍楼里所有人都要回去,就连那些舍不得来回路费的,也都在收拾行李。
黎阳和谭帅看起来根本不像,但知道他们平时都很老实,舍管睁一只眼,闭一只眼睛,挥了挥手。
当然,如果有女同学在楼下找男同学,那起哄的声音就更大了。
李奇伟背着大包小包回到宿舍,累的够呛,还要被迫请吃饭。
黎阳跟其他人说着老家过年的不同习俗,如果不是火车不开,大家伙恨不得半夜就跑去火车站等着。
“谭哥,你咋来的?”
离校的最后一天,学生们兴奋的都嚣张了起来,各个宿舍之间都在串门,找老乡结伴而行,有人高兴的在走廊里唱歌,一楼的宿舍管理员在楼道里警告了一声,都没有上楼,算是纵容了他们的任性。
因为这是许教授曾经读过的课本,黎阳有点不太想假以他人之手,而且他也说了慢慢看,黎阳最后还是没有麻烦学姐,自己借了学德语的书准备回去啃。
“没有办法,老乡也是女同学。”宿舍里其他人纷纷耸肩,道:“求仁得仁。”
“你们家孩子可真不少。”舍管道:“我记得暑假的时候就有四个。”
几天后,招待所的外地学生和老师陆续减少,黎阳去火车站送徐国华,叮嘱回去不要说他们学校提前放寒假的事情,自己要早点回去,给海城的人一个惊喜!
徐国华被风吹的眼睛都睁不开了,黎阳不管说啥,他都点头。
男生们挤在窗户口,使劲冲那边吹口哨,嬉笑。
一听说他是开着卡车过来,黎阳赶紧跳到地上,拉着谭帅就往里走,“不早说,先上我们宿舍躺着歇一会儿。”
黎阳转过身,冲着舍管又是鞠躬,又是作揖,求他网开一面,放他哥哥上去睡一觉。
听说他要看两本德语书,徐露露翻看了一小半,告诉他可以不用学德语,她和她的同学寒假可以帮着翻译。
刚才还苦瓜脸的李奇伟立刻从椅子上跳起来,推着黎阳往外走,眉开眼笑的道:“阳阳,就知道你对我最好了,这个时候还愿意陪我。”
也有胆子更大的学生,邀请了女同学到挂满了葡萄藤的墙边说话,大冬天的,干藤早就被雪埋了,选在这里是因为挡风,比较暖和。
“开车。”
考试的最后一天,黎阳特意往海城打了个电话,询问谭帅在哪里,故意没说自己明天就去买火车票。
黎阳他们宿舍也一样,这个活动由李奇伟积极的发起,逼着其他人响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