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十八章
到了儿子的住处,黎母就从兜里掏出一百四十斤全国通用粮票,有一两的,三两的,半斤的,一斤的,零零碎碎一大堆,给两个儿子分了,一人七十斤。
黎旭咧嘴,“妈,我和阳阳真的不缺这个,你们在老家换还得多花钱。”
他们老家那边,一斤好几两的地方粮票才能换成一斤的全国通用粮票,差的还不少。
黎阳也有一堆全国通用粮票,不过不是换的,而是谭帅从南方带回来的,南方的经济发展很快,用粮票换取的东西不像之前那么有吸引力,粮票就没有北方那么重要,换下来也便宜点,这样司机师傅们跑车带上,到一些地方用的上。
不管他们哥俩咋说,这粮票反正在家里就跟他们分好了,一人一塑料袋。
黎大刚从厚厚的棉衣里面拿出来三千多块钱,这是这两年黎旭和黎阳陆陆续续汇给家里的钱,他们在老家,有房子住,有庄稼收,可以养鸡养猪种菜,基本上没有啥花销,都攒着呢。
这些钱,与其在家里放着,不如给两个儿子拿来,他们一个在外头挣钱不容易,另外一个读书以后花钱的地方更多。
“以后别往家里汇钱了,浪费邮费。农活不忙的时候,我去砖厂干活,你妈给人家剪羊毛,这一年光工钱我俩挣了二百多,过年前杀的猪也卖了不少钱,都给你俩攒着上学和娶媳妇。”黎大刚叮嘱道。
这个时候,黎阳就察觉到了谭帅的好的一处,给钱就拿着,花的特别痛快。
黎旭和黎阳上学的时候,村里长辈说的最多的一句话就是“好好学,要不以后就得下庄稼地”,村里的人一直觉得种地是最脏最累的。后来他俩出来,开始卖东西,发现做买卖也不轻快,一年到头操心劳累,种地秋收后还能歇半年呢,摊子一天都不得空。
“我是想把你们早点接过来。”黎旭摸着肚子在屋子里转,“只是现在住的地方不好,又担心你们背井离乡的不适应……”
黎母看他,“你是不是做不了主啊,那我去问左敏。”
听到张富文的消息,黎阳只觉得头疼,不管咋样,他不来海城和B市祸祸就行。
黎旭和左敏今天回来的早,买了不少菜,正在旁边的屋子收拾,黎阳起来时,头重脚轻,迷迷糊糊的差点撞到门框上。
看着母亲在洗菜,黎阳挽袖子想要帮忙,黎母赶紧摆手,“都快整好了,你可别沾手了,在屋里看书吧。”
零零碎碎的事情说了半天,挂掉电话后,黎阳发现时间竟然超过了五分钟,忍痛拿出了一块五毛钱。
“这算啥,你爸以前还住过驴圈呢。”黎母不在意的道,“现在比从前困难的时候好多了。”
谭帅那边也很顺利,车快改装完了,黎阳叮嘱他年货别乱买,没缺啥东西了。
晚饭是黎母擀的面条,黎旭吃了两大碗,他和左敏平时都很忙,没时间做啥饭,大多数时候都是对付一口,冷不丁的吃到家里的饭菜,忍不住就吃多了。
看他这样,黎母又不忍心了,问他们平时都吃啥,要不她过了年不回去,留在这里做饭。
黎旭走了以后,黎阳用屋子里的锅煮了浓粥,就着父母从老家拿过来的土豆咸菜,吃了起来。
说家里的事情,不免要提到亲戚,黎母道:“你姑家的小儿子,从海城回去后又去了南方,倒腾了什么BB机挣了不少钱,过年的时候买了一辆摩托车,还特意来了咱们家一趟。”
吃完饭,黎阳跟着爸妈睡了一觉,再醒来时天已经黑了。
“舍不得是舍不得。”黎母一边抹桌子一边道:“也舍不得儿子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