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一十三章
国内许多压缩机厂向着家电行业迈进的时候,农机一厂的压缩机在冶金和矿业开采上逐步得到了认可。
今年,压缩机的销量突增,还不到一年,在推广员的努力下,销售额翻倍,靠着这个,谭帅接受农机一厂之后,终于开始盈利。
这是意料之中的事情,因为机器加工流水线和工程师全都来自前苏联,是现成的,如果不挣钱,那才有问题。
实现盈利的那一个月,农机一厂第一次发了奖金,压缩机车间的工程师和老师傅最多,其次是工人,然后是第一车间和第二车间的人。
陈泽默和黎阳这几天在海城大学实验室里忙乎,这几个月,北方一个农机院的小组过来交流学习,他们研究的大豆低茬收割设计,传统的装置剩荚多,一直在改善这个这问题。
之前插秧机遇到的难题黎阳在他们这里得到过帮助,这次过来学习,也表示感谢。
农机院带队的是国内非常有名望的农机专家,他设计和制造的联收机获得过很多奖励,也书写了很多农机方向的专业书籍,黎阳一边听一边记笔记,准备回去再跟其他人分享。
许琰和另外几个教授接待农机院的研究小组,黎阳和陈泽默能够近距离的请教问题。
这位农机专家曾经跟许琰教授有过合作,因为相熟,交流时有时会调侃两句,向学生们说,“你们许老师回国时一心想要造汽车,一直到现在,汽车的边边还没摸到,倒是在咱们农机行业一直忙活。”
先回住宿的宿舍,陈泽默床上放着一个信封,他打开一看,里面是三百块钱。
他这么一提醒,黎阳猛然想起来了,没错,之前还开会说了这事,他给忙的忘了。
这个事情黎阳听袁老师提过,许老师刚回国时,国内的工业化水平很低,一些大型机械的技术难关,需要联合很多学者和技术人员攻破,许琰参与了很多次这样的工作。
数完钱,陈泽默把信封放到了枕头下面,黎阳知道,明天他就会把这些钱邮寄回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