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四十一章

长寻坡[种田] 英桃 2156 字 9个月前

第一百四十一章

四月份,黎阳入学,海城农机厂也迎来了一年中最忙碌的时候,大部分技术员离开厂子,和农机厂的产品分配在全国各地的农机站,谭帅也不例外。

几个人之中,黎阳的德语是最好的,但是开学之后,他听课都特别费劲,往往一句话只能零星听到几个单词,其他人更是艰难,几个人上课好好听,课后猛补听力。

不但黎阳他们有语言上的困扰,刚被聘任的教授也面临着同样的问题,这位卡尔教授德语有些生硬,经常蹦出几句英语和俄语,然后用绿色的眼睛注视着学生们,希望黎阳他们能理解他的意思。

不知道别人怎么样,黎阳反正不理解。

关于锻炼语言能力,黎阳有个小窍门,那就是每天去蹭课。

徐露露教给他们的方法就是多听,多读,多看,多说。

黎阳每天把自己专业内容捋明白了,就去听车辆工程相关专业的课,学校授课是开放式的,不是本专业的学生也随便听,只要听的够多,耳朵熟了,再上课就轻松很多。

白天在学校忙一天,晚上是黎阳最喜欢的时间,从旧货市场买回来的各种小东西拿出来,学习和研究,这个时候他开始接触电子和计算机方面,买了一台二手的电脑,几个人每天轮流使用。

而且,晚上九点以后往国内打电话也便宜,同样花费四马克,白天只能打一分钟,而夜间却能通话四分钟,黎阳觉得这种时段差别设置的真是不错。

一同上了几个月课,黎阳无意中听其他同学说,这位教授来自东德,曾经在美国留学,但是他的德语和英语都不如俄语。

结束的时候,卡尔教授还说,曾经去过黎阳的母校,那是在三十年前。

单说做饭,只能黎阳和徐国华挑大梁。

黎阳的口语是排第二的,虽然他在国内学的时间长,也不如在这里多呆几个月。

那是黎阳向他请教辅助交流同步发电机的问题,卡尔教授就用卢甘斯克机车制造厂生产的一个型号做讲解,黎阳没听懂他说的俄语,结果对方用汉语做出了解答。

几个人里面,孙浩的口语最好,是打工练出来的,他来一年多,已经往家里打了好几万块钱,自从身体不好,被劝说着,他打工的次数稍稍少了那么一些。

如果没有特殊的事情,黎阳往回打电话的时间是固定的,如果谭帅有时间,他会跟黄立安一起接电话,当然,他说些难为情的话时,都会用手捂住黄立安的耳朵,每当这时候,黎阳都心脏狂跳。

做为留学生,黎阳并不能理解那位同学说话时的微妙语气,让他惊奇的是这位教授还会说汉语,而且还带着浓重而有地道的北方口音。

黎阳他们七个人都经历过实习和车间的锻炼,简单的机械装卸还是不难的,问过了他们到德国和停留的时间,又和其他人商量了一下,都没有问题,黎阳答应下来。

在一起生活,黎阳才知道同事们工作和学习之外多才多艺,有能飞刀切面的,有能针灸拔罐的,还有能没钥匙也能开锁的……

他不知道,自己听着都害臊的话,那人不知道是怎么说出口的。

黎阳每周都跟黄立安联系,小家伙一直住在厂子的宿舍里面,虽然托付了同宿舍的孟继帮着照看,黎阳还是忍不住担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