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7章 第37章

开学第二天,广陵大学论坛里冒出来一个新帖《纳新啦!零重力座椅科研社团正式成立,诚邀大家入社!》

虽然开学了,但各学院都还没正式开始上课,这个帖子很快就被许多耍手机消磨时间的学生点开了。

“零重力座椅?这不是季知行他们的竞赛项目吗?”

“看落款,这个这社团就是他们成立的。”

“他们不卖专利了吗?怎么拿这个项目来成立社团啊?”

“上学期听说专利费已经有公司报价八千八百万了,怎么可能不卖啊。”

“看主贴的意思就是说他们仨打算拿这个项目自己创业,所以招人一起研究。”

“哦豁,有胆!八千八百万说不要就不要。”

“要是真的把项目搞出来了,钱怎么分啊?”

“主贴不都强调了嘛,入社纯粹就是“锻炼实践”。”

“哇靠!比周扒皮还狠啊,既要马儿跑又不给马儿吃草。”

“也没人逼着你去啊,觉得是白忙活就别去呗。”

“创业竟然一分钱都不肯出,盯着学校找免费劳动力,他们仨可真行啊。”

“也不能这么说吧,这确实是个很好的锻炼机会。”

“我看到有写着承诺以后成立公司就“优先聘用”社员。”

“挂在骡子前面的胡萝卜罢了,三个大二生带着一群连本科文凭都还没拿到的学生,能搞出来什么东西?”

“这个项目是季知行主导的吧?我看好他。”

“考试和搞科研毕竟还是不一样,即使能成功研究出零重力座椅,恐怕也得好几年,谁等得起?”

“大家还是都别去了,不确定性太多,可别又打白工又浪费了考公考研的时间,划不来。”

……

林朗自发出帖子后就一直守着手机看帖,见大家意见各异褒贬不一,心里五味杂陈,好像不看好他们社团的占多数,到时候要是真招不到人怎么办?

一整个上午,林朗几乎每分钟都要刷新一下贴吧,跟踪纳新贴里的舆论走向。

中午,季知行从图书馆回到宿舍,看林朗和许东阳都情绪不高,大概猜到纳新贴的反馈恐怕不太理想。

林朗把手机给季知行看,季知行翻了两页,有表示愿意入社锻炼的,更有表示不愿入社给他们打白工的。

果然,师生关系与生生关系还是不一样的。季知行心想。

研究生跟着导师搞项目,被戏称为科研民工,但因为能拿文凭能发论文,所以基本都觉得只拿那一点点补贴是正常的。

可参加他们社团的恐怕连科研民工都称不上,毕竟他们的社团除了锻炼实践的机会以外,并不能给社员提供什么额外的价值。而且如今公司八字都还没一撇,“优先聘用”的承诺听起来也只是空头支票罢了。

纳新情况不太乐观,310宿舍的气氛略有些低迷。

到了下午,论坛里陆陆续续又冒出了各个社团的纳新贴。每学期一开学,都是各个社团积极纳新的时候,什么文学社、无人机社、机器人社、配音社、拉丁舞社,看得林朗眼花缭乱,好像每个社都比他们的有意思,零重力座椅科研社团的帖子很快就被压到下面去了。

林朗赶紧切小号简单打了两个字“支持”,把帖子再顶上去,但帖子排名还是慢慢地不停往下掉。

一直飘在最上面的是无人机社的纳新贴。

无人机社一直是广陵大学最受欢迎的社团,已经成立好几年了。社内活动分了好几个难度等级,即使是对无人机一窍不通的新人,在经过一个月的社团培训后,也能在社内前辈的指导下独立组装出初级的无人机来,是运作很成熟的社团。

无人机社每学期纳新都限定10个名额,可每回都至少有两三百个人报名,这种盛况一直被其他社团羡慕嫉妒着。

林朗也加入了羡慕嫉妒的大军:“完了!你们看无人机社的纳新贴好热闹啊。”

季知行正忙着用电脑再分段验证一下他们之前设计的模型,听到林朗的话凑过去一看,确实热闹。

帖子里一直有人跟帖询问纳新面试会问什么问题、今年能不能扩招、有无人机经验的能不能特招,一看就都是大号。不像他们的帖子,林朗时不时得用小号暗戳戳地留个言才能把他们的帖子从第二页顶上来。

他们还是赶在第一个发纳新贴才能有上午那番热闹,如今论坛里各种社团的纳新贴百花齐放,他们的帖子就冷清了。

许东阳还注意到了日期:“糟糕,我们跟他们同一天纳新!”肯定会有影响的!

季知行虽然没有社团经验,但也听说过无人机社有多受欢迎,很多学生都是因为进无人机社无望才会考虑别的社团。也正是因此,很多社团都会将纳新面试时间跟无人机社的错开,免得招不到新人。

可是他们仨哪有这个经验啊,季知行、许东阳是没有参加过任何社团的,林朗入的是篮球队,也并不公开纳新。三人都没亲身经历过社团纳新的过程,所以都没考虑到这个细节。

许东阳后悔得不得了:“早知道就换个日子了。”

林朗也很懊恼:“不过公告都发了,临时再改就显得太怂了。”

季知行宽慰他俩:“多想无益,时间不能倒流,咱们也不能改变大家的想法。倒不如再好好考虑一下面试的问题。”

他们都没有纳新经验,设置面试题无非就是根据他们项目的需要,就物理、化学、材料学、人体工程学、电子自动化等方向各准备一些问题。说实话,题目还是有一定难度的。不过,到时候他们社团如果真的少人问津的话,恐怕还是得适当降低面试题的难度。

三人都不由得为两天后的纳新面试发愁,到时候会有人来吗?要是只有两三个凑热闹的怎么办?

到了纳新的这一天,林朗早早地就起了,又把期末考前那套抱佛脚的流程来了一遍。然后三人抱着纳新要用到的纸笔之类的材料出门,怀着不安的心情朝和声楼走去。

学校安排给他们的活动室在教学区西边的和声楼106,具体位置在一楼转角,差不多是普通活动室的两倍大。季知行知道这是主任对他的关照,还特地谢过了主任。

快到和声楼时,三人远远就看到无人机社的105活动室前排了长长的队伍,而他们的106前一个人都没有……

饶是他们对今天纳新活动的寥落有心理准备,但也没想到会冷清到这个地步,居然一个人也没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