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送到镇上徐记的价是六文半,南华州那位货商自己带走的价是七文。”
“若送到各县去,数量不能少、低于七文是亏本白干,七文也在赔输送费用。”
“可价高又怕买家不愿,所以按七文的价不送货最好,若要送货怎么也得八文,低于两万斤不送。”
“七文半送货吧,别跑空车,去了别的县也可以拖一些别的回来卖。”
墨池先生立刻提了一个折中价。
只跑镇上六文半,送到邻县要算车马、人工、吃住的成本了,多一文也合理。
七文半的价,在当地散卖就是十文的价了,干货铺也还有钱赚的。
“主意是好,就是农家人没那么多经营买卖的精明,也没有铺面,不知要拖什么回来,不过七文半也可以的。”
“虽说无定金,但有先生帮着牵了线,有货送过去就能卖掉也就不担心后路了。”
“就是驴车拖不了什么货,我们还得去车马行问问租马车的情况。”
村里只有驴车,是跑不快也装不多
一辆驴车装到八百斤是极限,还不合适长途奔跑,但一辆经常拖货的马车,却是可以装到一千斤的。
两万斤的货,二十两马车,再派出三十个人跟着,不用车马行的人,应该成本会低一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