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人家有老人家的想法,就是唐简觉得有些惆怅罢了。
毕竟利益不均,若由她统一安排,这问题不会显露出来。
若由各家自己掏钱,各家就有他们自己的考量,收入有高低、买卖有不同消费。
一次两次还好,大家不会注意到,次数多了,就容易出现均差了。
就是家底厚实的亲戚,会买得多些、买得好些。
家底还薄些的人家,就依然会节俭为主。
以买衣料为例,好料子就会意思一下,储备量就会发生变化。
慢慢的就回到了村子里状态,都为了省一口、贴补家用而节俭持家。
到时一大家子吃饭,有的穿着鲜艳的新衣,有的还是旧衣裳。
有的穿着几百文的料子,有的穿着几十文的料子。
时间长了,家底薄些的人家,心里肯定有负担。
可若在穿戴上拼了体面,钱袋子又空了。
出来一趟自然都是为赚钱的,若都花费在体面上了,等回乡时不是白忙活?
这也是为什么她一直都在费心地统一安排这些吃穿用度。
只按各院人数去分配而不按亲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