处理完了这匠作会的事宜之后,崇祯便继续处理未尽的其他政务。
不要因为村落之中都有了村令处理事务,而且大明没有了其他地方需要管辖,就认为崇祯便没有多少事情要处理。
事实上,城郊与京城的人数那是同一个数量级的,城郊的村落被村令管好,京城的各项事务却没有其他人来帮他决策。
兵乱之后,盗抢之患颇重,想趁着当前秩序没有完全恢复的机会浑水摸鱼之徒不在少数。
而且封闭这么长的时间,又查抄了那么多的官吏,相当多的铺子都在不知不觉之中转移到了崇祯的手下,这些铺子,若是关乎民生,还得想办法重新开起来。
此外,走水的、斗殴的、偷人的不少直接关乎京中百姓的案件,崇祯不处理,便没有任何人处置。
哪怕崇祯可以将初审的权利交给执笔监,让他们先按照太祖律法给出一个结果,然后自己再行修正,但是数量一多,而且执笔监的人手毕竟此前同样没接触过这些东西,所以哪怕仅仅是审批一边然后略作修改,都相当耗费时间。
当皇帝,当勤政的皇帝,当直接将朝廷的威能集于自己一身的皇帝,辛苦的程度,远远超过相应的享受。
等到有内侍前来通禀,表示他下令找的工匠已经全部带到,已经又是厚厚一沓的奏折被崇祯批改完毕。
“嗯,直接将他们带到原本匠作会的地方吧。”
崇祯揉揉眉心,振作起了精神。
“是!”
内侍恭声应诺,前往安排。
等到崇祯循着指引,来到匠作会的时候,里面八位工匠已经在恭敬等候。
这八位工匠,其中三位是一头花白头发的强壮老人,而剩下的全都是健壮的中年。
见到穿着华贵的崇祯在内侍的引领之下进入,一个个立刻统一跪下,恭敬行礼:
“恭迎陛下!”
“起来吧。”
崇祯看得到,这八人身后便是椅子,但是他并没有立刻赐座。
等八人站起身,崇祯便直接站在门口处,冲着此八人讲起了自己的想法,以及之所以把他们找来的缘由。
在这个过程之中,崇祯的目的,自然也相当明了地讲述了出来:
“朕让人将你们带来,目的便是整顿工匠体系,在最短的时间,完成朕安排的任务,以最大的效率,助力农耕!”
“此前的匠作会,就在此处。具体由哪些人组成,你等既然是工匠,想必也有所耳闻。他们数天时间得不出结果,朕已经派人前去将他们处理,让你们来,就是来取代他们。”
“春种如今已经到了后段,朕要求你们三天内,给出具体的体系。届时朕会在两天时间将所有工匠整合!”
说到这里,崇祯看了看这些按照调查,都是工匠中佼佼者的匠人。
这一批人若是再不能做到他预期的效果,那他就只能强行规划,然后等到以后再根据实际情况慢慢调整了:
“若是你等能够做到,那么朕将不吝赏赐,而且,会直接赐予你等官位!若是做不到,那”
“那便好好当个工匠吧。”
“此前的乱象,朕自当清理,届时,哪怕发挥手艺,当个单纯的工匠,也一样能过上好日子。”
崇祯没有威胁他们。
这些工匠,到底都是凭借自身能力让他看见,既然如此,实在做不到,那崇祯也不会过于责罚。
只不过,对他们来说,原本伸到面前的登天之梯,便直接消失,而且基本上便永不再来了。
士农工商,真要算来,工,才是最低的一等。
讲完这些,崇祯方才赐座:
“都坐下吧,可有什么要说的?”
“陛下”